心理科普 /Psychology
教育丨17岁男孩跳桥:其实父母也需要挫折教育
来源: | 作者:胡三红 | 发布时间: 2019-04-22 | 1423 次浏览 | 分享到:
古人云:生死事大。还有什么事情比生死更重大的呢?

01 孩子,你为何轻生?


这几天,一条“17岁男孩跳桥自杀”的新闻在微博和朋友圈刷屏。


4月17日晚上10点左右,上海卢浦大桥上,一辆车在车流之间停了下来。驾车的妈妈下了车,比划着数落孩子。


就在妈妈准备上车的一瞬间,男孩打开了车门,一边抹着眼泪,一边毫不犹豫地冲向桥边。

等妈妈惊诧反应过来赶忙追赶时,却已经来不及抓住孩子……


妈妈眼睁睁地看着孩子在自己眼前坠落大桥,不禁跪地失声痛哭。



唉,短短几秒,一条正值青春年华的美好生命就这样消逝,多么令人痛心和惋惜啊!


更令人唏嘘的是,事件的起因似乎并不复杂——17岁男孩在学校与同学发生了矛盾,因此在车上受到了妈妈的批评。孩子冲动之下,竟极端地选择了轻生。

这起事件在网络上引发了热议,有不少高赞评论批评这男孩:

“现在的孩子,抗压能力太差,被宠坏了”

“从小宠的后果,受不了一点点打击和挫折,太以自我为中心!不考虑后果!”

“天啊,现在的小孩越来越不好教育了”

甚至有人抛出冷语:

这种小孩不要也罢”

“死就死了吧,活着也是一个没有责任、没有担当的人”

……

但也有不少年轻人表示感同身受,因此引发了诸多往事的回忆,感叹自己也曾被父母逼得想死。

试想,死亡本应是最令人恐惧的事情,能让一个本应充满生命力的孩子选择自杀的,该是多么痛苦和绝望的境地?

网上随便搜索,类似这样的青少年自杀事件并不少。印象最深刻的是之前在微博上热传的一个视频:
一对泰国父子在店里争吵,父亲暴怒,从怀里掏出一把枪拍在桌上呵斥儿子:“有种你就杀了自己!”

背对着父亲的孩子看了,决绝地拿起枪就冲自己太阳穴开了一枪。

父亲以为儿子在放空枪,愤怒回头,却看到儿子已经倒在地上。愣了几秒,这位父亲才惊恐地意识到,儿子自杀了……

而就在上个月,江苏一个9岁男孩撞碎了学校玻璃,被老师要求罚款500元。本来这件事情并不算严重,回到家里告诉爸妈就可以了,结果孩子为了逃避惩罚,竟在留下一封给奶奶的遗书之后跳楼自杀……

奶奶,我前天把学校的玻璃撞碎了,我知道要受到惩罚,所以我跳楼了。”


仍在上个月,一个19岁男生在长江大桥上,给妈妈打了最后一通电话:

“妈妈,我做错事情了,你不要说我,也不要骂我。您别来找我了,也别想我,您和爸爸养我这么大,我没能报答你们,只能来生再报答了。我走了,不要来找我。”

然后男生一跃而下,结束自己的生命……

虽然至今不知道这个男生到底做错了什么事情,但近几年,越来越多孩子因为考试没考好、作业没写完、被老师批评、与同学争吵等等看起来完全可以面对和解决的事情而放弃生命。实在令人感慨。


古人云:生死事大。还有什么事情比生死更重大的呢?
如果有,那就是关乎更多人生死的事情,比如正义。

我想,这个问题需要拿来教育孩子,也需要父母们对此有些反思。

如果在父母眼里,孩子犯下的错误、经历的失败等等并非十分严重,那么父母也许不会那么情绪激动、暴怒,跳河男孩的母亲也许不会非得在车流之间停下车去斥责孩子,泰国父亲也不至于掏出枪威逼孩子自杀;也许那9岁男孩和19岁男生就不至于用死来逃避父母即将对自己的愤怒和惩罚。

当然,我相信,事故里的父母从未想过真的逼死孩子,他们也许只是望子成龙,只是他们不知道,对于孩子来说,父母是最重要的人。父母对待孩子的态度,就是在塑造着孩子对自己的评价。

父母在孩子遭遇挫折、失败等需要支持和帮助的时候,却不断浇冷水,一味指责、否定、惩罚,那么孩子接收到的只有自己是多么糟糕的信息,以及孩子在一次次无助之中体味着生存在这个世界是多么不易。

孩子自杀确有冲动、不理智的成分,但也有在遭遇挫折和父母愤怒的刹那,感到整个世界崩塌,没有父母依靠的孤独、无助、痛苦、愤怒、委屈……那个时候,他们想不到可以面对这一切的方法,只能选择死亡。

02 父母也需要挫折教育

我们总是强调孩子需要接受挫折教育。如果孩子遇到一点令自己不顺心的挫折就大哭大闹,父母总是要皱眉头的。

但很多父母没有意识到,其实自己也需要接受挫折教育,尤其在教育孩子问题上。

现在的父母对孩子期望很高,当孩子各方面都做得不错的时候,大家喜笑颜开,相安无事,但当孩子犯错、失败、遭受挫折的时候,很多父母却安坐不住了。

这些父母内心非常着急,焦虑自己孩子的过错会让自己丢面子,让别人认为自己是个失败不称职的父母;害怕自己孩子不再听自己的话,让自己失去权威感和控制感;愤怒自己孩子未达到自己的要求,让自己的生活有些不想要的麻烦……总之,父母在教育孩子的这件事情上,也遭遇了挫折

于是,这些父母本应教育孩子从错误中学习成长,却不知不觉变成了向孩子发泄自己遭受挫折的愤怒、焦虑、恐惧等情绪,跟一个大哭大闹的小孩没太大不一样。

而被发火的父母一味指责的孩子,出于维护自尊的本能,他们会不断去反抗和反驳父母。无论这场冲突的战争最后谁输谁赢,都已经偏离了教育的初衷。

很多父母没有真正意识到,在为人父母、教育孩子的这件事情上,他们不会永远顺心如意。孩子在成长的道路上,必然会犯错,也必然会有与自己不同的观念。而父母也需要克服困难,去学习如何理解孩子、与孩子沟通,如何给孩子更有力的引导。

真的希望父母在教育孩子、面对孩子犯错的这个问题上,能够看开一些。

如果父母能够尝试去理解孩子为什么犯错,理解孩子面对犯错时已经有挫败、恐惧、焦虑等负面情绪,能够心平气和地与孩子好好说话,好好沟通,那么孩子其实是会反思,会接受父母的教育的。

如果父母在孩子面临犯错、遭遇失败挫折等时,能够有一种更为从容淡定的心态去引导和帮助孩子,那么孩子会从父母的态度中感受到更多面对问题面对生活的信心。

其实孩子也希望不犯错,也希望能把事情做得更好,也希望父母为自己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