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科普 /Psychology
胡医生说心理丨面对“教育”这道难题,如何成为高效能父母?
来源: | 作者:胡三红 | 发布时间: 2018-11-06 | 1637 次浏览 | 分享到:
越来越多的年轻父母面对教育越来越焦虑。

网上曾流行一个说法,现在各种职业都需要考证,但一想到当父母不用经过考试就能上岗,这简直太可怕了,许多父母根本不合格……随着“父母的素养与教养方式会影响孩子的人格塑造与一生幸福”的观念逐渐深入人心,越来越多的年轻父母面对教育也越来越焦虑究竟怎么做才能成为一个“好”的父亲/母亲呢?


诚然,大多数的父母都抑制不住地“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也非常容易就习惯用孩子所谓的优秀来标榜自己的成就。但事实上,高效能的“好”父母,是在回答以下三个问题时,都能回答“是的”——
你的孩子快乐吗?你的孩子成为他自己了吗?你的孩子感谢你吗?




















那么,面对“教育”这道难题,如何成为高效能父母?


1、尊重孩子


把孩子视为一个平等、独立的个体,就像自己的其他家人、朋友、同事一样。
对中国大部分父母来说,这其实并不容易。受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影响,我们潜意识里常常将孩子视为“自我的一部分”。于是他们的快乐就是我们的快乐,他们的痛苦就是我们的痛苦,他们的成功就是我们的成功,他们的失败就是我们的失败……父母尤其母亲,与孩子的关系过度卷入,是阻碍建立良好亲子关系、阻碍孩子健康成长的主要原因。

2、用心陪伴孩子

注意留出时间用心陪伴孩子,并主动去表达你对他们的爱。尤其对于年龄较小的孩子,他们的成长更加需要情感的支持和陪伴。高质量的陪伴能够给予孩子温暖与安全感,让他们发展出对世界、对自己的信任和对生活的积极心态。这件事情做好了,之后孩子的人格成长、学业生活道路上都可以减少很多很多的问题和困难。


3
、欣赏孩子

学会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孩子,并积极表达对他的赞赏。孩子最早建立自我意象是来自于父母的评价。被父母欣赏、肯定、接纳的孩子,必然会发展出更多的自尊和自信,建立更高的自我价值感,并驱动他们去努力成为更优秀的自己。所以父母不要吝啬夸赞,也不要苛求孩子,看到他们的一点点进步或做得好的地方,都可以表示认可和鼓励。更重要的是,无论孩子做错什么,我们都要告诉他,“我们一直爱你”。

4、建立行为规范

给孩子的行为设定清晰的规则和规范。在教育中,除了爱与包容,规则的要求也是重要的一部分。首先向孩子解释清楚规则是什么,为什么要这么做,父母的原则底线在哪里,如果违反了,需要接受什么样的惩罚等。对于幼儿来说,他们的逻辑思维还未发展,他们是在一遍又一遍的犯错中逐渐明白道理的,所以父母一方面要坚持原则,始终如一,另一方面也要耐心,给孩子长大的时间。同时,父母要做到以身作则。因为孩子不仅听你的话,还会模仿你的行为,而后者的力量是更加强大的。


5、倾听孩子

一件事情发生时,先放下自己对孩子的主观评断,主动去倾听孩子内心的感受与想法,与孩子建立真正的连接,去真正地看到他,理解他。鼓励孩子表达自己的观点,一方面能促进自己对孩子的了解,另一方面,也能够培养孩子语言表达、逻辑思考、判断决策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孩子知道自己的感受和想法是被重视的,这能极大地提高孩子的自信。与孩子建立双向沟通,让爱在相互表达与理解中流动起来。

6、信任孩子

相信每一个孩子都有向上发展的动力与潜能,在他“跳一跳,够得着”的领域或情境中,大胆放手让孩子主动、独立地去探索、尝试和犯错。鼓励孩子勇敢面对挫折并承担责任,积极解决问题并学会求助,当然,在必要时提供孩子引导与帮助。当孩子过于胆怯或弱小时,也可以先与孩子一起去克服困难,为其作出榜样,创造成功经验,以此作为鼓励。

7、主动经营亲子关系,管理好自己的情绪

虽然孩子会天然地亲近父母尤其母亲,但这并不代表亲子关系不需要经营与维护。如果父母错过早年与孩子培养依恋与感情的机会,那么之后会很难再弥补这一部分的缺失,孩子的人格发展也会受到影响。

而在亲子相处中,父母尤其要注意并学会管理好自己的情绪,不轻易将自己的负面情绪发泄在孩子身上。能够管理好自己情绪的父母,往往拥有更加和谐亲密的亲子关系,并培养出情绪更加稳定、更加快乐的孩子。

8、用发展的眼光看孩子,不断学习并调整育儿技巧。

尤其是未成年的孩子,他们的变化很快,每个成长阶段都会呈现出不同的心理特征,有不同的发展难题,也给父母提出了不同的挑战。用发展的眼光看孩子,既不要固着在孩子过去的某一阶段而无法接受孩子的变化,也要从目前阶段的困难中预见到孩子将会有的成长。因此,父母也要不断学习并调整育儿技巧,这样才能更加从容地面对不同阶段亲子关系中的难题。

9、终身学习,成为优秀的自己,也成为孩子的榜样


有句话说,从孩子的样子里可以瞥见其父母的影子。

孩子在自我成长的过程中,最先认同和学习的就是他的父母,无论表面上是崇拜还是鄙视父母。也就是说,孩子的性格和行为模式很大程度是受父母的影响的。因此,父母希望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先要让自己成为什么样的人。如果你能够终身学习,努力成为优秀的自己,让孩子欣赏、敬佩你,那么孩子会以你为最强有力的榜样去跟随、去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