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科普 /Psychology
胡医生说心理丨什么样的家庭能培养出自信的孩子?
来源: | 作者:胡三红 | 发布时间: 2018-10-20 | 1601 次浏览 | 分享到:
自信,指的是接纳自己的存在和确信肯定自己的能力。自信的人,往往拥有更和谐的人际关系和更愉悦的生活;他们更有勇气去探索未知、克服困境,也更容易获得成功。



许多人在长大之后,尤其是走出校园、踏入社会的时候才猛然发现,因为自己的自卑怯懦而错失了许多机会,自己也似乎很容易将自己陷入挫败情绪中走不出来,一不小心就把生活弄得一团糟。


而这并非突然。仔细回想会发现,这种性格早在青少年甚至儿童时期就已经渐渐形成了。
不自信,成了很多现代成人的一块心病。如果追溯过去,造成不自信的因素有很多,但原生家庭有着重要的影响,其中包括家庭的教养方式。

从心理学角度解读生活,陪伴你走过每一天。

欢迎关注微信朋友圈【doctorhu1117】、微博【@胡医生说心理】、头条【胡医生说心理】,随时可留言提问或讨论。


自信,指的是接纳自己的存在和确信肯定自己的能力。
自信的人,往往拥有更和谐的人际关系和更愉悦的生活;他们更有勇气去探索未知、克服困境,也更容易获得成功。


许多人在长大之后,尤其是走出校园、踏入社会的时候才猛然发现,因为自己的自卑怯懦而错失了许多机会,自己也似乎很容易将自己陷入挫败情绪中走不出来,一不小心就把生活弄得一团糟。


而这并非突然。仔细回想会发现,这种性格早在青少年甚至儿童时期就已经渐渐形成了


不自信,成了很多现代成人的一块心病。如果追溯过去,造成不自信的因素有很多,但原生家庭有着重要的影响,其中包括家庭的教养方式。

美国心理学家戴安娜·鲍姆林德(Diana Baumrind,1978年)提出从两个维度将家庭教养方式划分为四类。两个维度是:

1、反应性,父母从情感上是否接受孩子,是否能够敏感地觉察并回应孩子的物质及心理需要,即接受-拒绝维度;

2、要求性,父母是否对孩子的行为建立适当的标准并坚持要求孩子达到,即控制-容许维度。


四类家庭教养方式是:

接受-控制的权威型拒绝-控制的专断型;接受-容许的放纵型;拒绝-容许的忽视型


设想这样的一个日常情景:在一张堆着作业的小书桌前,一个8岁小孩一脸苦恼地扭着身体,动来动去,有些不耐烦地喊来了妈妈。


权威型的妈妈会温柔地摸着孩子的头:“宝贝,妈妈知道你想出去玩了,我们把作业写完了再出去,好吗?”

放纵型的妈妈会一脸关切地说:“是不是累啦?别写了,赶紧歇一会儿吧!”

 专断型的妈妈会生气而严肃地指着小孩:“别动来动去,作业做不完今晚别睡觉!”

忽视型的妈妈则漠然而不耐烦地说:“怎么了!有什么事快说,没看到我在忙吗?”


看到这,你是否对哪一位妈妈的回应感到一丝丝的熟悉呢?

那么,不同的家庭教养方式对孩子的成长有什么影响?


权威型


这是一种理性而民主的教养方式。这类父母能够理解、尊重并积极肯定孩子,会及时、愉快地回应孩子的需求和行为,鼓励孩子表达自己的情绪和想法,注重沟通。同时,他们对孩子有较高的期望,奖罚分明,用行为的结果教育孩子。


这种教养方式下的孩子往往有更高的幸福感,对人礼貌友好,更加独立自信,有较强的自我控制能力,也更容易获得学业的成功。


专断型


这类父母要求孩子绝对地服从自己,按照自己设计的发展蓝图成长,很少考虑孩子自己的想法与需求,也容易对孩子提出异议或未达到要求的现象而感到愤怒,常常以冷漠、严厉的态度对待孩子。


这种教养方式下的孩子有更强的焦虑感,遇到困难挫折时更容易退缩和放弃,与权威型教养下的孩子相比,他们的自我调整与适应能力较差。


放纵型


这类父母关心并积极肯定孩子,注重沟通,但很少给孩子制定规则,交由孩子自己做决定,即使孩子还不具有自我控制与决策的能力。同时他们很少要求孩子行为规范和成绩良好,也对孩子的不良行为采取忽视或接受的态度。


这种教养方式下的孩子大多很不成熟,往往有较强的攻击性和冲动性,以自我为中心,缺乏责任感,自我控制能力差。


忽视型


这类父母很少关爱孩子,缺乏对孩子需求与行为的积极反应,也许会回应孩子的物质需求,但容易表现厌烦,更没有耐心花较长时间和较多精力去培养孩子的某种良好习惯或行为,亲子间缺乏互动。


这种教养方式下的孩子在人格发展、情绪管理、人际交往等方面都会存在缺陷,自我控制能力差,攻击性强,对人缺乏信任与关心,容易出现不良行为。


权威型教养方式更容易培养出自信的孩子。更具体来说,父母要尽量做到:


  • 让孩子知道自己是被尊重的。允许孩子有自己的思想,注重与孩子进行沟通交流;

  • 让孩子知道自己是被理解和接纳的。允许孩子自由地表达情绪,倾听ta的感受,关心ta的想法;

  • 让孩子知道自己是被信任的。允许孩子独立去做某件想做的事情,让孩子做他能做的决定,可以犯错和失败;

  • 让孩子知道自己是值得骄傲的。允许孩子发展自己独特的个性,看到他好的行为和品质,并表达欣赏;

  • 让孩子知道自己是重要的。有时候示弱,让孩子为家庭做事情,让其感觉到自己被需要。

  • 让孩子知道自己是能行的。陪伴孩子克服困难,但不急着帮助他,而是耐心等待。

愿每一个孩子都能在有爱与规则的家庭中健康成长。


温馨提醒:

如果您或您的家人有文章提及的困扰,可以向专业的心理医生、心理治疗师或咨询师寻求帮助,心邻医疗诚心为您找寻有效解决问题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