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科普 /Psychology
如何鼓励孩子?很多家长一开始就做错了
来源: | 作者:胡三红 | 发布时间: 2019-12-11 | 1496 次浏览 | 分享到:
鼓励孩子,方法不一样,结果不一样。

心理学家阿德勒认为,人终其一生都在追求归属感和价值感,鼓励可以满足孩子对于归属感和价值感的基本需要。

 

家长们也知道鼓励对孩子健康成长很重要,我们在公众号后台依然经常会看到这样的留言:

 

“我也很想鼓励孩子,但是怕孩子骄傲自满,不知道怎么把握分寸才能避免孩子骄傲自大。”

 

“当孩子表现好的时候我也想夸夸TA,但说来说去只会说‘你好棒哦’、‘你好聪明哦’,其他真不知道该说什么了。”

 

“我很苦恼,想让孩子干点事,我就想鼓励TA好好干,但孩子都不理我这一套。”

 

……

 

(图片源于pixabay)

 

现在很多家长都知道正面管教孩子的重要性,不能一味打压,要赞美夸奖;不能威胁恐吓,要耐心引导。但家长们也有困惑,为什么自己的表扬和鼓励好像收效甚微?是「鼓励」的效果被夸大了吗?还是家长们的打开方式不对?

 


1

这么多年来都夸错孩子了吗?

 

发展心理学家卡罗尔·德韦克说:“赞美孩子的天赋而非他的努力、策略和选择,是在慢性地扼杀他的成长型思维。”

 

固定型思维的人会认为自己的智力和能力是不会变化的,而成长型思维的人相信自己的能力可以通过努力得到提升。当孩子表现好时如果得到的夸奖是“你好聪明”,会让他们以为自己做得好是因为自己的天赋。

 

(图片源于pixabay)

 

德韦克曾用10年的时间对400名孩子进行实验,发现被夸聪明的孩子更容易放弃、缺乏自信、不敢冒险。后来她重复实验,将每个社会经济阶层都纳入实验发现了同样的结果,不论男女。尤其对最聪明的女孩影响更大,她们在大部分失败的测试中都崩溃了。

 

很多家长就懵圈了,打骂孩子不行,夸孩子也不行,那到底怎么做才行?

 

夸孩子努力用功,会给孩子一种可以自己掌控的感觉,孩子会认为成功与否掌握在他们手中。而夸孩子聪明,会给孩子一种不可掌控感,成功是因为自己聪明,万一哪天不聪明了,面对失败往往会束手无策。

 

不是说不可以夸孩子,只是怎么夸是个技术活。大家很多时候会把「表扬」和「鼓励」混为一谈,但其实并非一回事。

 

(图片源于pixabay)

 


2

表扬和鼓励到底有什么区别?

 

表扬往往带有评价性,往往出现在成功之后。比如“你好聪明,考了100分”,“你真棒”。

 

鼓励是一种真心的赞美,不仅仅出现在成功的时候,更应该出现在失败的时候。比如“这是你努力的回报,妈妈为你感到骄傲”,“每天努力一点点,进步就是100分”。

 

表扬和鼓励本质上是有区别的。


(图片源于pixabay)

 

鼓励注重过程,是跟自己比较,鼓励者往往是站在被鼓励者的角度,往往是对其言行作出肯定性评价,以促其继续进步。鼓励能使孩子形成良好的自我感觉和健康的心态,在使孩子体验到成功喜悦的同时,增强继续前进的信心和动力。

 

表扬注重结果,是跟别人比较,表扬者往往是站在表扬者自己的角度,不但对孩子言行的本身作出评价,而且明确表示自己的态度,以便让孩子按照表扬者的标准与好恶去行动。表扬常常会使孩子认为,只有当自己的行为取悦于父母时,才能得到赞扬,才能实现自身的价值。

 

这样一来,可能会使孩子滋生做任何事情都希望得到并极力寻求他人的赞许的心理倾向。如果得不到他人的赞许,则会怀疑自身的价值,有可能产生焦虑、依赖和过度竞争的心理。

 

(图片源于pixabay)



3

鼓励孩子,慎入误区

 

家长们每天都在「鼓励」孩子,但是可能一直在用错误的方式,掉入一个又一个的陷阱,使得孩子无法变成期待的那样。

 

“你只要做了......我就给你……”,被迫的行为举动,可能剥夺了孩子的价值感和责任感。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道理孩子都懂,但就是不往心里去。

 

(图片源于pixabay)

 

“真棒!果然是我的好儿子/女儿。”如此地给孩子评价和定义可能使他们养成在意别人看法,活在别人评价中的习惯。

 

“80分?罚你一个星期不准看电视。”是鞭策还是变相的激励?事实是,惩罚只会让孩子要么更叛逆,要么更怯懦。

 

家长们对以上的套路是不是很熟悉?家长们「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情可以理解,但利诱、说教、表扬、惩罚都不是鼓励的正确打开方式。

 

(图片源于pixabay)

 


4

鼓励孩子的正确打开方式

 

鼓励是一种真心的赞美和鼓舞。

 

(1)启发孩子,举一反三

在孩子做作业的时候鼓励孩子尝试询问孩子的感受,问TA完成的过程和方法,强化成功的内在感受,并启发下一步的行动。

 

比如“宝贝,这道题这么难你都能算出来,你感觉怎么样?你是怎么做到的呀?这种方法用在解决别的问题上行不行呢?”

 

(2)客观描述,强化行为

尽量具体客观地描述孩子的行为,直接告诉孩子,侧重鼓励孩子的行为,让TA感受到掌控感,引导TA保持良好行为习惯。

 

比如告诉孩子“你刚刚写作业时特别专注,很棒哦。”“你把房间整理地好干净,妈妈感到很开心。”

 

(图片源于pixabay)

 

(3)尊重孩子,适时感谢

直接告诉孩子TA做了什么,适时对孩子表示感谢,强化TA的行为。

 

比如“谢谢你帮妈妈叠衣服,你真是妈妈的好帮手。”

 

(4)相信孩子,自主掌控

平等尊重的态度对待孩子,充分相信孩子,培养TA的信心和勇气。

 

比如“爸爸相信你的判断,你可以做到的。”

 

鼓励不单是简单的育儿技巧,更是一种亲子态度,从内心看到孩子、尊重孩子,才能从内心肯定和鼓励孩子。孩子也会因着你的鼓励内心充满力量,「胜不骄,败不馁」,在人生路上越走越远。

 

 


参考文献:

[1] Vera Tulips,“鼓励教育”该反思了?[J].求知导刊,2013,(4):81-83.

[2] 尹振国,试论表扬和鼓励在教学中的运用[J].决策探索,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