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科普 /Psychology
别轻易说自己有强迫症,你都不了解它
来源: | 作者:胡三红 | 发布时间: 2019-12-19 | 2020 次浏览 | 分享到:
当你放下纠结,纠结也放过了你。


身处全民焦虑的时代,很多人都觉得自己有「强迫症」。 

“我会不停地看手机,看到消息红点一定要点掉。 

“不把床单被子铺整齐决不上床睡觉。 

“书本必须从大到小排列,护肤品什么的也是。”…… 

我们总是自黑或调侃人「处女座」、「完美主义」甚至贴上「强迫症」的标签。 

(图片源于pixabay)

事实上,这些行为,都不是强迫症。真正的强迫症可带来显著的心理和身体上的痛苦,严重者甚至会因无力承受痛苦和病耻感而自杀。 


1
强迫症的痛苦,谁患谁知道 

霍华德·休斯,在美国跟华盛顿、林肯一样妇孺皆知,但同时也是一名饱受强迫症折磨的患者。他是美国企业家、飞行员、电影制片人、导演、演员,名副其实的「高富帅」,本应是人生赢家,却因强迫症落得晚景凄凉。 

中年时的他害怕外界的灰尘和细菌选择与世隔绝,把门窗都用塑胶布密封,把自己的全部衣物烧毁;拿东西要垫上纸巾;吃豆子时要用特殊的叉子把豆子按大小排序后再吃。 

最后因饱受强迫症折磨和长期注射可卡因,休斯身心孱弱,形容枯槁。他逝世时只能靠指纹来辨别身份。 

(图片源于网络)

《泰坦尼克号》男主角莱昂纳多坦言自己从小也有强迫症,上学路上踩到水泥裂缝,回家时一定要回踩同个地方,哪怕绕很多路也必须做到。他说,“我花了很多年,才让这个习惯不影响我的生活。 


2
强迫症是「何许病也」? 

强迫症(obsessive-compulsive disorder,OCD),属焦虑障碍谱系,是一组以强迫观念(obsessive)和强迫行为(compulsive)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精神疾病。主要特征是有意识的强迫和反强迫并存。患者能认识到这些观念或行为是毫无意义的、不合理的,但仍不能摆脱,引起显著的焦虑和痛苦。 

(图片源于pixabay)

强迫观念是指反复的,侵入性和不必要的,不可控制的想法、意象或冲动。 

现实生活中,大多数人也有侵入性的想法,比如从高处往下看时想纵身一跃;看到裸露的水果刀有种伤人的冲动,大部分人能在侵入性想法出现时就打消可能产生不良影响的念头,忽略一闪而过的想法。 

但是OCD患者无法忽略这些念头,他们会过分解读控制不住地联想。“如果我伤人了怎么办?我怎么可以这样做?如果我进监狱了怎么办?”…… 

(图片源于pixabay)

强迫行为,个体感觉被迫进行反复的,过多的行为或心理活动,以此降低由被迫观念引发的焦虑或阻止某些灾难发生,但行为缺乏现实连接或明显过度。 

比如离家前检查门锁30次;红绿灯闪过10次才过马路预防自己出车祸等,个体相信这种“仪式”般的行为会让想法或冲动变得无害。但这种缓解仅是短暂的,强迫观念和行为的循环会一遍遍重复,有个体感到被驱使去从事他们的强迫行为。 

(图片源于pixabay)
 

3
为什么会患强迫症? 

目前关于OCD的确切病因还不不清楚,但它很可能是遗传和环境因素的联合作用。 

(1)遗传因素:有研究表明,单卵双生子的共同发病率为63%~87%,双卵双生子发病率为27%~49%;一级血亲(父母,兄弟姐妹)中有OCD的个体患病的风险比近亲中没有患OCD的个体高2~5倍。 

(2)环境因素:一些儿童暴露与链球菌感染后突然起病,儿童期遭遇躯体或性虐待,或其他压力性事件也会增加OCD的风险。 

(3)心理因素:经常隐藏感受,总是担心或思维方式悲观,或倾向于从未知环境中退缩的个体也易患OCD。 

(图片源于pixabay)
 

4
强迫症诊断有标准不要随意贴标签 

我们日常生活中看似强迫症的习惯,大部分情况并不影响正常生活,最多是一种倾向,只是个人的习惯癖好,还不到疾病的程度。 根据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5版(DSM-5),强迫症的诊断标准如下: 

  • 强迫观念,强迫行为,或二者兼有。

  • 强迫观念或强迫行为是耗时的(每天超过1小时)导致严重的痛苦,或损害社交、职业或其他重要方面的功能。

另外,应排除症状是由其他其他疾病,毒品或药物的使用或其他精神障碍(如焦虑障碍、其他强迫障碍、进食障碍或中性抑郁障碍)所导致的。
 

(图片源于pixabay)

常见的强迫观念包括担心伤害自己或他人,害怕脏东西或细菌导致疾病,对于性或宗教类话题有被禁止的想法,秩序与对称的需要等。 常见的强迫行为包括持续检查、反复清洗、数数、一遍遍默念语句等。 


5
「中招」也不慌强迫症并非「不治之症」 

OCD的平均发病年龄是19~35岁,青少年期及成年早期是两个高发时期。儿童期或青春期起病可导致OCD症状终生持续,但可以通过治疗控制,有40%的个体在成年早期就没有症状了。 

药物治疗:治疗OCD最常用的是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s),这些抗抑郁药广泛应用于治疗抑郁焦虑,在治疗OCD时也有很好的疗效。 

(图片源于pixabay)

认知行为疗法(CBT):通过CBT教会个体有效战胜强迫思维,挑战仪式化的行为。暴露与反应预防治疗(ERP)被证明是有效的,让个体短暂暴露于所害怕的事物中,随着时间增加对恐惧进行反应的强迫行为冲动被延迟或阻止。 

比如对过度洗手的OCD患者,让其触碰一个「脏」的物品(门把手),然后不允许他洗手。对于十分焦虑的个体可以从简单的层级开始,比如想象。 

(图片源于pixabay)

 除了寻求专业的帮助,OCD患者自己有什么可以做的吗? 

  • OCD个体在认知上要学会去接纳,不害怕不反抗,顺其自然,与症状和谐相处。

  •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觉察警示迹象,避免使用毒品或酒精(可能使症状恶化)。

  • 学习放松技术减轻压力和焦虑,比如正念呼吸法。选择安静的地方盘腿而坐,只关注呼吸,对于头脑的念头不判断、不分析、不思考,顺其自然,无为而为。建议每次以20min为基础,保持早晚各一次,消除心结,净化心灵。

此外,OCD个体内心充满扰乱性的担心、焦虑和冲动,家人朋友的支持和理解对他们症状的缓解也有重要的作用。

如果你是强迫症患者的家人、朋友,当你在自黑和调侃的时候,也记得多给这一类朋友多一些包容和关心,你的支持和理解对他们症状的缓解也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如果你是患者本人,也没什么可怕的,请你记住:当你放下心中的纠结,纠结也终将放过你!

 

参考文献:
[1] 赵静波.心理咨询与治疗学[M]. 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
[2] 美国精神医学学会.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3] 张道龙,夏雅俐(译).理解DSM-5精神障碍[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4] 符丽萍.强迫症的发病原因[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65):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