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科普 /Psychology
教育丨孩子自立品格的培养
来源: | 作者:201984203160794 | 发布时间: 2019-06-19 | 2135 次浏览 | 分享到:
我们都知道自立很重要,不能自立的孩子基本生活都无法自理,甚至不知道鸡蛋要剥了壳才能吃;而自立的孩子却能克服重重困难打出自己的一片天,在社会站稳脚跟。

让我们先从两个小故事开始:


一个十来岁的孩子,一次与同学在外聚餐,发现那里的鸡蛋和自家鸡蛋不一样。问他怎么不一样,他说太硬,家里的鸡蛋都是又白又嫩,拿着就能吃。原来,他的父母从来都是把鸡蛋剥了皮再给他吃。


香港巨富李嘉诚的两个儿子李泽钜和李泽楷都以优异的成绩在美国斯坦福大学毕业,想在父亲的公司里施展宏图,干一番事业,被李嘉诚果断拒绝了:“我的公司不需要你们!还是你们自己去打江山,让实践证明你们是否合格到我公司来任职。”于是,兄弟俩去了加拿大,一个搞地产开发,一个去了投资银行,经历了很多困难,最后能成了商界出类拔萃的人物。



一、自立品格的涵义

我们都知道自立很重要,不能自立的孩子基本生活都无法自理,甚至不知道鸡蛋要剥了壳才能吃;而自立的孩子却能克服重重困难打出自己的一片天,在社会站稳脚跟。


什么是自立?


自立,是个体从自己过去依赖的事物那里独立出来,自己行动、自己做主、自己判断,对自己的决定和行为负起责任的过程。


自立就是一个从依赖逐步走向独立的过程。我们应该辨证统一地看待自立与依赖的关系。尽管自立要求我们从依赖中获得自主独立,但是真正的自立并不意味着不妥协、不变通、万事不求人,我们正处于一个合作共赢的时代,合作已成为人类生存的手段。每个人都需要借助他人的智慧完成自己人生的超越。



二、培养儿童自立品格的意义

自立对于个体有效解决基本生存与发展问题相当重要,不自立的人不必说在社会上立足和有所成就,连基本生存都难以保证。自立是儿童健全人格形成和发展的必要条件和基本保证,对个体心理和谐的影响巨大,自立是达到心理和谐的必要前提。儿童期是自立产生和培养形成的重要时期。



儿童自立品格的成分


1、自我决断,指孩子以自我意愿为基础,能够自己做主、自己判断,有自己的想法、自己的主张和愿望。自立的人首先是能够自我决断的人,他们往往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知道自己真正的兴趣所在,并且更为重要的是有表达自己的勇气。


2.自我行动,指孩子在外在行为上做到自己做主、自己判断,这是自我行动的表现。光有意愿和想法而没有自觉的行动那不是真正的自立。比如孩子在学习上遇到难题时主动查阅资料以解决问题。


3.自我负责,指孩子对自己的行为承担责任的程度和水平。比如孩子失手打碎了杯子,承认自己是不够小心而不是杯子太滑。



三、影响儿童自立品格发展的因素

很多学者认为,儿童自立品格的发展除了与儿童自身的人格因素有关,还与家庭因素有关


儿童的自我概念越积极,即儿童对自身心理、生理和社会功能状态的知觉和主观评价越正向,内控性越强,即他们更倾向于认为事件的结局取决于个人的努力;场独立性越强,即他们对外在信息的加工更多是利用自己内在的参照理解判断,较少受外在因素的影响和干扰,那么他们的自立行为发展水平就越高。


另外,温暖、亲密的亲子关系,父母对孩子的接受、温情和关爱有利于孩子自立行为的健康发展;良好的家庭人际互动模式和情绪氛围对孩子的自主性和独立性的发展都有影响。



四、
培养孩子的自立品格有妙招


1、培养孩子积极的自我概念


鼓励孩子正视自我,悦纳自我,是培养积极自我概念的前提。有良好自我概念的人并一定认为自己是十全十美的人,但一定会认可自己是个有价值的人。孩子能否接受,悦纳自己与周围重要他人(父母老师等)的态度和评价有关。


父母对孩子无条件的关爱不应以孩子的表现或状态为条件。


当孩子表现好时应该对孩子的行为给予积极的反馈,态度应客观理性,不必夸张和过于情绪化,有时一个微笑,一个拥抱可能胜过言语赞许的效果。当孩子某些不符合期待的行为出现时,父母也千万不要做出笼统的负面评价,比如“你真笨”,“你太懒了”等负面标签。


适时地创造各种机会,让孩子不断体验成功,比如让孩子自己买学习用品,做简单的家务活等,增强自我效能有利于形成积极的自我概念。



2、培养合理的归因方式


自我负责是自立的重要成分之一,孩子是否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取决于孩子如何划分责任。孩子合理的归因风格的形成,主要有赖于父母在日常生活中长期的引导,必要时可对孩子进行正式的归因方式训练。


父母可以参考以下几点:


从小事做起,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做。父母应尽早让孩子练习一些基本生活技能,如穿衣穿鞋,洗碗拖地等,让孩子独立完成简单的委托任务。凡是孩子能做到的,大人尽量不要插手。


帮助孩子树立正确对待错误的观念。孩子看来,犯错是十分丢人的,父母应通过各种方式让孩子正确理解错误,每个人都会犯错,只要及时改正,一样会得到别人的认可和喜欢,推卸责任的孩子才不讨人喜欢。



让孩子明白不负责任是要付出代价的。平时孩子的过失或没有完成预定任务,必须接受明确的惩罚,比如没有按时完成作业,就要接受老师的批评。孩子在外面“闯祸”,家长最好是协助和指导孩子去解决,而不是包办“收拾残局”。


让孩子在选择中学会自我负责。责任感的获得是要经过努力培养的,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就是要在跟他们有关系的事情上让他们有发言的机会,比如说,可以让他们决定今天穿什么样的衣服,搭配什么样的鞋子。



3、创设良好的家庭环境


家庭基本情绪氛围给孩子提供自立、自由发展所必要的土壤。结构稳定、气氛轻松愉快、人际关系亲密的家庭对孩子的个性塑造和心理行为的发展产生积极作用。


营造和谐温馨的家庭情绪环境,首先是创造整洁干净的家庭生活环境,整洁有序的环境让人感觉愉快。其次是要花时间与孩子在一起,光是优质的客观条件还不够,对于成长中的孩子来说,更重要的是父母的陪同。不要当着孩子的面争吵或激烈讨论,温馨的家庭氛围需要精心的营造和保护,多一分宽容,少指责埋怨,任何时候让孩子感受到爱。



营造平等宽容的家庭人际环境,充分信任孩子,家长的不信任非常不利于良好的亲子沟通。允许孩子拥有自己的小秘密,这对于孩子的成长来说具有重要的作用。尊重孩子,与孩子平等相处,父母不应成为孩子的权威,而应成为孩子的朋友,在平等尊重的环境中成长的孩子,才能培养出创造力,展现自己独特的风格。


4、有效利用大众传媒


大众传媒是一把双刃剑,如何正确引导孩子恰当有效地使用各种媒体,促进人格健全发展是每一位家长关注的问题。


从小培养孩子的爱阅读的习惯。父母应根据孩子的认知能力、语言能力选择恰当的书,循序渐进,让孩子在不知不觉中养成爱看书的习惯。父母以身作则,带头读书,养成亲子共读的习惯,让孩子生活在弥漫书卷气的环境中,潜移默化。



引导孩子合理使用互联网。许多家长谈“网”色变,网络不是洪水猛兽,宜疏不宜堵,只要引导得当,有助于孩子培养独立搜索信息和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

 

孩子自立品格的养成非一朝一夕之事,是需要父母和孩子一起培养的果实,也是父母送给孩子的最好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