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科普 /Psychology
胡医生说心理丨积极心理学告诉你幸福是什么
来源: | 作者:201984203160794 | 发布时间: 2019-05-29 | 1378 次浏览 | 分享到:
越来越多的人将物质放在首位,越来越多的人感受不到幸福,社会整体所面临的情感破产危机就显得更加严重。

一、幸福是什么

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十二年的寒窗苦读,三年备战高考,唯一的目标就是能如愿考上心仪的名校。为此,你拼命看书做题,放弃很多业余爱好,不断地自我鼓励。深信,自己通过身体和心理上的艰难与忍耐,考取名校获得的成就感一定能让自己最终获得幸福


“胜利可以带来无限快乐,为此生理和心理上的种种苦痛都值得”。苦过后的甜是一种极致的甜,我想这是很多人的“幸福”逻辑



幸福到底是什么?在理解幸福的真谛之前,我们首先来了解一下芸芸众生眼中与幸福相关的四种模型,分别代表不同的人生态度和行为模式。

 

1、享乐主义型

为及时享乐而出卖未来的幸福人生,这样的人可以被称为“享乐主义型”。他们的格言是“及时行乐,逃避痛苦”,他们注重眼前的快乐,却忽视自己的行为可能带来的任何负面后果。吸烟、酗酒、吸毒之人就是此类型的典型代表。


2、忙碌奔波型

与享乐主义型相反,他们只追求未来的快乐,甘愿承受现在的痛苦。他们认为此刻的忍耐和努力都是为了实现未来的目标,痛苦的过程就是获得未来幸福的必由之路。


生活中,这类人属于多数,他们在各自的岗位中兢兢业业,努力扮演好自己的角色,积极上进。多年的寒窗苦读只为有朝一日金榜题名,有个锦绣前程。加班加点,熬夜通宵,甚至不惜以身体健康为代价,也是为了有个美好的未来。


3、虚无主义型

这类人对生命已经丧失了希望和欲望,他们既不享受眼前的所有,对未来也没有任何期望。他们沉迷过去而放弃现在和未来,被过去的阴影笼罩,当多次尝试失败或无助时,经常会选择放弃,甚至感到绝望。


4、感悟幸福型

这一类型的人生活幸福,不仅能够享受当下所做的事情,而且通过目前的行为,他们也可以拥有更加满意的未来。


“享乐主义型”是现在的奴隶,“忙碌奔波型”是未来的奴隶,而“虚无主义型”是过去的奴隶。真正能够持续的幸福感,需要我们为了一个有意义的目标快乐地努力与奋斗


幸福不是拼命地爬到山顶,也不是在山下漫无目的地闲逛,幸福是向山顶努力攀登过程中的种种经历和感受。



幸福是什么?
幸福的定义应该是“快乐与意义的结合”


真正快乐的人能够在自己觉得有意义的生活方式里享受它的点点滴滴。这种解释绝不仅限于生命里的某些时刻,而是人生的全过程。即使有时经历痛苦,在总体上仍然可以幸福。



二、幸福的意义

金钱除了可以提供基本的生活所需之外,只是实现幸福这个目标的一种手段。金钱和声望在幸福面前并没有固定的价值,但为什么它们的魔力如此之大,让很多人竞相追逐?


因为很多时候,我们经常本末倒置,搞不清楚目标和手段的区别,往往以牺牲幸福(目标)来换取金钱(手段)


许多人在富有之后比努力致富的过程中还要沮丧。太多成功的人都经历过萎靡不振,他们甚至因此而酗酒或吸毒,他们渴求的成功实现后反而使他们更不开心。


人生的终极财富是幸福,而不是钱财和声望。


我们在不断累积物质财富的同时,我们的终极财富却面临着破产的危机,心灵也有可能破产。


假如将负面情绪当作支出,将正面情绪当作收入,当“收入”大于“支出”,我们在幸福这一“终极财富”上就赢利了。长期的抑郁,是负面的情绪持续的时间和强度完全压倒正面情绪,也可以将之视为一种情感破产


整个社会也有可能面临这种问题。如果个体的问题不断增多,焦虑和压力的问题越来越多,社会就会逐渐走向“幸福大萧条”。越来越多的人将物质放在首位,越来越多的人感受不到幸福,社会整体所面临的情感破产危机就显得更加严重。


幸福从来就不是奢侈品,也不是必须在个人及社会问题都解决之后才能追求的东西。提升幸福感不仅能改善个人生活质量,也能培养积极平和的社会氛围。



三、培育自己的幸福花儿

1、幸福的土壤:助人与自助

为别人带来幸福,就是给自己带来意义和快乐,这就是为什么乐于助人是幸福人生的一大要素


然而,这并不是说我们应该为了别人而活。在做决定时,我们必须先问自己,什么能让自己感到幸福;然后再看看我们的行为是否会剥夺他人追求幸福的权利。


幸福不是牺牲,也不是现在和未来二选一。既不是纯粹的意义也不是单纯的快乐,既不是只关注自己也不是无保留地为他人奉献,它是所有能够带给我们幸福的要素,是和谐共生的结果。


2、幸福的肥料:培养“小确幸”

每个人都想自己可以天天做着既有意义又快乐的事,但在现实世界中对很多人来说却是几乎不可能。


父母为了负担孩子的教育和家庭开销,无法放弃一份高薪却不快乐的工作;一位刚毕业的大学生不喜欢整天加班加点坐在电脑前敲代码,但为了积累财富和工作经验,他依然会选择那么做。


具有意义和快乐的行为,就像黑暗空间里的蜡烛,只需一根就可以点亮整个空间


培养自己的“小确幸”,微小但确定的使自己感到愉悦幸福的习惯,可以感染我们生活中的许多方面。比如,每天下班去健身房锻炼1个小时;每周至少花两天的时间与家人共处,打打球,跑跑步,进行户外运动;每晚抽出点时间阅读自己喜欢的书籍等等。

 

3、幸福的深度:悉心品味生活

有很多学者和研究认为,人类的幸福感取决于三个因素:遗传基因、与幸福有关的环境因素和能够帮助我们获得幸福的行动。


基因虽无法控制,但它对幸福感的影响只是一个范围而不是设定值;对外部环境虽也没有太多的掌控权,但在行为和练习上我们则拥有决策选择的力量。这个因素恰是“增强幸福感最大的因素”


将注意力从追求物质和名利转向追求终极财富的人,可以提升幸福的深度;追求既有快乐有意义的工作、学业和情感时只会更加幸福,这种经历不是短暂的美丽,而会成为根深蒂固的永恒的幸福。


4、幸福的阳光:全然接纳自己

在追求幸福的过程中,最大的障碍莫过于我们内心的障碍——那种觉得自己不配得到幸福的感觉。


我们害怕失去,却导致真正的失去;为了避免失去,我们不敢拥有太多。就算找到幸福,还可能会为了别人的不幸而感到惭愧。


幸福的生活需要内在的价值观支撑,内在的价值观是一种接受幸福的态度。就像纳撒尼尔·布兰登说的,“要想找到价值,人们必须相信他们自己有资格拥有幸福”。


我们必须接受自己的核心价值,接受真正的自己,把虚荣的东西抛开。我们必须相信幸福是应该得到的,我们必须相信我们的存在是有意义的的,因为我们生来就有享受快乐和意义的权利。

 

愿每个人都能在生活的洪流中保持从容淡定,开出自己的幸福花朵,享受它带来的满园芬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