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科普 /Psychology
教育丨重视仪式感的家庭,孩子往往更幸福
来源: | 作者:胡三红 | 发布时间: 2019-02-08 | 1760 次浏览 | 分享到:
有些父母,即使受教育程度不高,经济不富裕,但他们却擅长以仪式感对抗生活的艰苦,让家充满温馨和欢乐。

要过年了,大人小孩放假回家。但相比过去一大家子热热闹闹过新年的时代,现在更多的都市小家庭的年味可谓是越来越淡了。

大人们嫌弃传统的繁文缛节过于麻烦,只想趁休假抚慰一下劳碌的身心;而过去最是期盼过年的小孩,现在寒假回家,大多也只是睡懒觉、葛优躺,抱着手机或盯着电视一整天,全然没了对过年的热切期盼。

对于这些孩子来说,春节只是一个可以不用上课的假期,也许还能收到一些压岁钱,但相比回家不能见朋友的孤独、被限制玩乐的无聊,以及时不时面对父母唠叨的无奈,“还不如去学校上课呢!”

事实上,这些家庭不仅过年过节,就算是平日里的生活,家庭氛围大多也是乏味而无力的。父母有意无意地把生活的焦虑和沉重带到了家庭,导致孩子往往对生活也缺乏一种积极向上的感知力。

有些父母,即使受教育程度不高,经济不富裕,但他们却擅长以仪式感对抗生活的艰苦,让家充满温馨和欢乐。

那些重视仪式感的家庭,孩子往往更幸福。




仪式是幸福感的按钮


关于仪式感的解说,《小王子》里小王子和他驯养的狐狸之间的一段对话最是经典。

狐狸说:“你每天最好相同时间来。”

小王子问:“为什么?”

狐狸说:“比如,你下午四点来,那么从三点起,我就开始感到幸福。时间越临近,我就越感到幸福。到了四点钟的时候,我就会坐立不安,我发现了幸福的价值。

但是如果你随便什么时候来,我就不知道该什么时候准备好迎接你的心情了。所以,要有一定的仪式。”

仪式是什么?”小王子问。

它就是使某一天与其他日子不同,使某一时刻与其他时刻不同。

仪式的存在使得某一时刻独具意义,就像是幸福感的按钮,当启动了仪式,便启动了幸福的感受。

在心理学上,著名的心理学家詹姆斯曾提出一个情绪理论,认为情绪是先由人们的机体做出行为反应之后才感受到。例如野外遇到一只熊,是身体先做出逃跑的姿势,然后才感受到恐惧。

詹姆斯的情绪理论虽然没有全面揭示情绪发生的机制,但意义重大,之后也被很多心理学实验证实。例如研究者发现,当人们做出微笑的表情时,相比做出悲伤的表情,报告的心情会更加愉快。

因此,当人们做出某种特定的仪式化的行为时,人们会感受到这个行为背后所赋予的特定情感,如幸福、爱与尊重。仪式感能让我们的生活更富有意义。


仪式代表一种确认感



人的一生会经历很多重要的阶段,从出生到成人、结婚、为人父母,以及死亡,还会经历一些事件,如毕业、失恋、告别离去的亲人等。

仪式,能够让自己从心理上明确地从某个境地过渡到另一个境地。如面对失恋,有的人会通过烧毁过去的相册或去剪个新发型来告诉自己:“我已经告别过去了,现在要做新的自己。”

而在某些重要仪式如婚礼上,人们往往扮演着某种角色,经历一系列的程序,在某种庄重的氛围中,更加确认自己的身份,更加认同身份背后的意义和责任。

因此,当父母以认真而郑重的态度对待和参与孩子的某些重要仪式,如成人礼、毕业典礼等时,孩子会有一种隆重的见证感和自豪感,会更有底气地迎向未来,更自觉地担当起自己人生的责任。

有些父母,会在孩子小学入学的第一天,让孩子穿好校服背好书包,在家门口拍照留念,并认真地告诉孩子:“从此刻开始,你不再是幼儿园小朋友了,你要开始学会独立,做一个有担当的人。”

这样一个郑重的仪式会让孩子的内心产生微妙的变化,在心里留下一个独特的印记。当之后生活遇到困难时,孩子会想起这个“长大了”的时刻,告诉自己要更加坚强勇敢。




仪式表达了内心的深爱

很多父母不擅长表达爱意,却还一厢情愿地认为孩子能够懂得自己深藏内心的爱。但事实上,对于年幼、理解力尚且不足的孩子来说,他们很难理解父母对自己又打又骂是在表达爱。

而如果父母强行灌输“打骂=爱”的扭曲观念,那么孩子认同了,长大以后就会用伤害的方式对待他所爱的人。

爱是需要表达的。当父母坚持给孩子上学前一个拥抱、放学回家一句问候、睡前一个吻、经历挫折时一次深谈,离家前一顿践行饭……孩子就会在这些仪式中真真切切地感受到父母永远不变的在乎、重视与关爱,并模仿学习、回馈对父母的爱。

不管经历了什么不开心,当这些仪式化的行为再次出现时,双方对彼此的爱便从内心流露出来,流动起来。

由此成长起来的孩子,对世界会有更多安全感和信任感,也更加懂得爱与被爱。

当孩子长大以后,这些简单而深藏重视与深爱的仪式,将成为他们孤身在异乡读书、奋斗时,经历人生的挫折、彷徨时,温暖和鼓舞内心的记忆。


仪式传递了对生活的热爱


如果父母告诉孩子,当你准备读一本名著时,要洗干净手,选择一处安静地认真地品读,那么孩子将学会的不只是读书的方式,还有对书本的尊重,对生活的认真和敬畏。

如果父母告诉孩子,出门前要装扮得体,准备好愉快的心情面对即将见面的朋友,那么孩子将学会的不只是待人处事的方式,还有对自己、对朋友的重视,对生活的热爱。

智慧的父母往往就是这样,通过仪式感向孩子传递他们对生活的态度、待人处事的价值观,在潜移默化之中影响孩子,教导孩子去领会生活的美好之处,去寻找生活的意义。

当然,这需要父母有一颗真正热爱生活的柔软、温暖、充实的内心。如果这对你来说有些艰难,不妨从今晚开始,放下手机,相约家人一起认认真真地去做一件让彼此开心的事情吧。

别忘了表达对他们的爱。

在这里,心邻医疗祝愿大家新年快乐,幸福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