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科普 /Psychology
成长丨人们的痛苦,常常来源于“应该”的魔咒
来源: | 作者:胡三红 | 发布时间: 2019-01-07 | 2283 次浏览 | 分享到:
捆绑你的强盗之床是什么?

一、普洛克路斯忒斯之床


在古希腊神话中,有一个强盗叫普洛克路斯忒斯(Procrustes)。他开了一家旅店,在店里放了一张铁床,每天把过路的旅客拦截下来,拉到店里按在床上。
要是这个旅客个子比较高,他就用利斧把伸出床的腿脚截断。要是这个旅客个子比较矮,他就强行把这个人的身体拉长到跟床一样长。只有极少的人能刚好符合普洛克路斯忒斯的床的尺寸,而绝大部分的旅客都在他的折磨中一命呜呼。


普洛克路斯忒斯无疑是非常残暴的。现实生活中虽然未见这样的人,但实际上却处处可见“普洛克路斯忒斯之床”,隐藏在人们的心中。


这张强盗之床还有另外一个名称,叫作“应该”。它就像一句法力强大而久久回响挥之不去的魔咒,牢牢困住人们的内心,将人们折磨得身心俱疲。



二、寻找你内心“应该”的魔咒


1
、我应该漂亮。


尤其年轻的女孩子,因为脸蛋不够精致、身材不够瘦、身高不够高挑,甚至因为脸上的一点雀斑、几颗痘痘或是一颗不好看的牙齿,她们陷入了焦虑和自卑。即使买了很多名贵的化妆品掩盖脸上的瑕疵,也仍然掩盖不了一脸愁苦。


她们内心里相信,这样的自己是没有人会欣赏和喜欢的。面对喜欢的人不敢靠近,面对集体活动不敢参加或故意隐藏自己。即使有男生表示好感靠近自己,也会觉得他是不怀好意。


问她们,会发现她们内心有一张强盗之床,刻着“我应该漂亮”的魔咒。


2
、人应该全能和成功。


很多其实已经很努力很优秀的人们,仍然在指责自己。“我各方面都还不错,可是我不善言辞,一到公众场合发言就会紧张到脸红。我做了很多努力想去克服这一点。可是上次的演讲我还是失败了!我觉得我连这点困难都克服不了,太失败太无能了!人们会看不起我,我会因此失去很多机会,我感觉我一生都要完了……”





这样的人们会执着地苛求自己完美,每一件事情都要做到成功。某些地方的能力不足和失败,会让他感到自身的价值受到威胁。


问他们,会发现他们内心有一张强盗之床,刻着“人应该全能和成功”的魔咒。


3
、我应该让所有人(尤其是重要他人)都喜欢我。


好孩子被妈妈念叨了,好学生被老师批评了,好职工被领导指责了,老好人被朋友抱怨了……他们常常内心会感到十分焦虑和恐惧:“他们不喜欢我了怎么办?!”


人似乎本能地想要得到别人的爱与信任,也想从别人的喜欢中确认自己的价值,但是有的人却陷入了“自己应该得到所有人的喜欢”的魔咒之中,压抑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想法和需求,委曲求全做个“好人”,想让所有人都开心,但事实上无论如何努力,他们都不可能实现这样的愿望,于是只能陷入不断地讨好与自我否定之中。


很多人的内心都会悄悄隐藏着这样一张强盗之床,被“我应该让所有人(尤其是重要他人)都喜欢我”的魔咒捆绑。


4
、我爱你,你应该爱我。


遭遇分手的人们常常会陷入这样的心理无法自拔:我那么爱你,为什么你不爱我!


不过反过来,大部分的人却可以认同“虽然你爱我,但很抱歉,我不爱你。”只有少部分的人会受另一种魔咒的束缚“我应该以同样的心情回报那些对我好的人”,于是即使内心不爱,也只能借以道德的力量去爱,让自己疲惫不堪,也最终伤害了对方。


不过虽然如此,当得不到或失去对方的爱时,人们仍然会陷入“我爱你,你应该爱我”的魔咒之中。




除了以上4条,还有千千万万句“应该”的魔咒折磨着人们的内心:

“我应该是幸福的,痛苦是不能出现的”

“我应该活在忧患之中,幸福是不真实的”

“爱我的人应该总能理解我”

“妈妈应该无时无刻能照顾好孩子”

“孩子应该是听话的”

……


我们的内心总有一些信念,时时刻刻在评价着自己、他人以及这个世界。在这些信念之中,有些信念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而僵化了,变成了那强盗之床,刻着“应该……”的魔咒,符合了便逃过一命,不符合便产生强烈的冲突。


有的人心中魔咒很少,于是可以更加灵活、自由、快乐地活着,有的人心中魔咒很多,于是把自己和身边的人事物捆绑得死死的,常常感到不如意、不顺心、痛苦焦躁。



三、不设限的思维,解除“应该”的魔咒



“应该”的魔咒从何而来呢?也许最早是我们的父母。当我们还是婴幼儿的时候,我们是那么的弱小,只能全然地依赖父母。当父母没有按照我们的期待照料我们喜欢我们时,小小的孩子会想,这肯定是自己的过错,是我们不够可爱,不够乖,不够优秀……以及其他时候,父母通过他们的养育方式将各种“应该”的信念传递给我们。


于是我们相信,“人应该可爱/听话/优秀……”才能被爱,关系中“应该和谐没有争吵……”。


当然,无论是父母还是其他的影响者给我们留下了“应该”的魔咒,都不是最重要的。即使出生最幸福的家庭环境的孩子,内心也会经历和留下一些创伤、一些自我设限的不合理信念。最重要的是,我们如何培养不设限的思维,解除这样的魔咒。


首先我们可以回想一个总是让自己陷入痛苦的情境,追本溯源,找到背后捆绑自己的信念,将这信念写下来
,例如,我应该漂亮。


然后追问自己,如果做到了会怎么样?要达到这样的愿望,我还能怎么做?
例如,如果我漂亮,会有很多人喜欢我。要让很多人喜欢我,我还可以亲切待人、乐于助人等等。


继而追问自己,如果做不到会怎么样?能否找到反例推翻这个结局?
例如,如果不漂亮,就没有人会喜欢。但是我也看到有些人不是很漂亮,依然有人喜欢。


最后,把信念中的“应该”改为“可以”。
例如,我可以漂亮(我也可以不漂亮)。

通过寻找反例和更多的可能性进行辩论,击毁“应该”的魔咒,也由此,我们会看到一个更加真实、丰富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