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沉迷于手机,是许多父母都会头疼的一件事。
“我要是不给他手机玩,他就哭闹,我实在拿他没办法。”
“我那孩子,每天放学的第一件事情就是玩手机,作业得催促好几次才慢吞吞去写,还错误连篇,成绩更不用说降到哪里去了。”
“放假了,孩子不是看电视就是玩手机,一玩就是一整天,待在房间里也不愿意出来跟别人说话。”
“即使出去旅游,他也还是抱着手机,好像外面世界的东西都无法比手机吸引他。”
……
在这个智能手机风行全球的时代,青少年沉迷于手机甚至手机成瘾已经是越来越普遍的现象。
手机成瘾是比较严重的状态,指的是过度沉迷于以手机为媒介的各种活动,对手机使用产生强烈、持续的渴求感与依赖感,并导致个体出现明显的社会、心理功能损害。
许多父母会担心自己的孩子手机成瘾。如何判断一个人是否手机成瘾呢?可以从四个维度去判断:
①戒断性,在无法正常使用手机时(没电没网或被限制使用时)是否出现强烈的消极情绪和行为;
②失控性,是否无法控制自己地花费大量时间在手机上;
③低效性,因为过度使用手机而导致学习、工作效率低;
④逃避性,是否利用手机逃避现实世界,沉浸于网络世界中不愿出来。
当然更专业的诊断还需要求助心理医生。
对于青少年来说,长时间使用手机和沉迷于网络会导致很多危害。
1、眼睛受损,脊柱受罪,免疫力低下。
长时间盯着手机屏幕,容易导致视力模糊和干眼症,有些孩子偷偷躲在被窝里玩手机,甚至导致青光眼。而长时间低头会压迫脊椎,引起脊椎侧弯或颈脖、头部、肩膀疼痛。同时,长时间使用手机会让人血压上升,心率增加,导致焦虑、免疫力低下,甚至影响心脑血管健康。
2、睡眠质量变差,学习效率低下。
有些孩子睡前熬夜玩手机,导致睡眠时间过短,同时睡前玩手机易让大脑兴奋,让人难以平静入睡,导致入睡困难。手机的光线会抑制褪黑激素的合成,也会降低人的睡意,让人处于浅眠状态。
因此长时间尤其是睡前使用手机,会导致睡眠质量变差,进而使人思维迟缓,记忆力减退,情绪变得焦虑、沮丧、烦躁,降低学习效率。
3、注意力不能集中,可能造成脑损伤。
长时间受到手机游戏、视频等当中快速变动的视觉刺激,同时那些生动的有刺激性的画面时不时在孩子脑海中闪现,会让孩子在平静、缓慢的学习过程中难以集中注意力,长此以往甚至可能导致注意力缺陷。
最近也有一些学者研究手机成瘾的青少年与正常青少年的大脑,发现手机成瘾可能会造成脑损伤。手机成瘾的青少年更容易抑郁、焦虑和冲动等。
4、更加孤独,不擅长人际交往。
沉迷于手机的青少年因为长期脱离于现实的人际交往,隔离于人群,内心会越发感到孤独,并因为缺乏经验而不善与人沟通,从而更加逃避人际交往。
这些青少年会因为感受不到人际支持而变得冷漠,心理更加脆弱,遇到困难更容易用简单粗暴的方式解决或者逃避。
5、自杀率更高。
相比在手机、网络等花费较少时间的青少年,手机成瘾的青少年更缺乏体育锻炼,身体素质更差,也更容易出现睡眠、情绪、学业和人际交往等躯体、心理、行为问题,从而自伤、自杀率也更高。
有些父母因为看到手机给孩子带来了很多消极影响,于是简单粗暴地指责孩子、没收手机或限制孩子使用手机,却激起了亲子间更大的矛盾冲突,孩子出现更强烈的暴躁等消极情绪和更多心理、行为问题。
事实上,手机是这些青少年的精神避难所。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正是手机的出现,让孩子不至于陷入更大的心理问题。
虽然从手机本身特点来说,手机已经成为人们生活的必需品,是主要的通讯交流工具,也越来越多成为学习、获取信息、娱乐放松、自我展示与分享的工具,因此现代智能手机很容易成为成瘾的对象,对于成年人也是如此。
同时从青少年的心理特点来说,青少年大脑发育未完全,自控能力较差,好奇心重,更容易受到手机各种丰富有趣的应用和未知的网络世界的诱惑。
但是,这些都不是导致青少年手机成瘾的主要原因。
相比儿童和成年人,青少年有更加强烈的交友、倾诉、表达自己的欲望,渴望得到理解和认同,渴望彰显自己的独特个性,也渴望让自己从属于某个群体,找到一份重要感和归属感。
在这个人格塑造的特殊时期,当青少年在现实生活中得不到这些时,例如长期面临父母的情感缺失、人际交往的受挫和孤独、学业上的压力和困难等,同时又缺乏宣泄与沟通的渠道,那么他们很容易转向手机和网络,逃避现实带来的痛苦。
例如一款网络游戏,能够很容易让青少年获得成就感和自信感,同时将青少年拉进某个交友圈中,得到一种归属感。网络平台能够让这些青少年暂时忘却自卑和烦恼,得到日常生活中难以得到的尊重、友情和温暖等。
因此,可以说如果没有手机的出现,这些孩子可能面临更大的心理危机。手机暂时替代了父母、朋友,而成为了孩子心灵的依靠。
所以,当父母简单粗暴地制止孩子使用手机时,孩子受逆反心理的影响,会越是想要反抗权威和使用手机,并且在激烈的矛盾中感受到更多的不被理解和认可,而更加想要逃进曾经依靠的世界。
想要让孩子放下手机,父母更需要做的其实是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然后真正地走进孩子的内心,帮助其健康成长。
首先,父母需要反思自己是否也是依赖于手机或工作,来逃避现实的压力,逃避与家人与自己的孩子建立真正的亲密关系。如果这部分父母自己也有困难,那么在教育孩子之前或同时,也需要多花一些时间精力在自己身上。因为教育孩子最有效的方式,就是父母以身作则,做出榜样。
其次,父母需要反思自己是否无形之中让手机成为孩子唯一的陪伴。其实如果可以,谁都希望得到身边最亲近的家人的重视、陪伴、理解,而不愿意去寄托在虚无的网络世界中。如果父母能多一点理解到孩子在这当中一些挣扎的复杂情绪,也就更可能让孩子放下手机与自己沟通。
最后,父母与其把责任归咎于手机,把手机拿走,不如帮助孩子在现实生活中找到自己的情感寄托,建立情绪宣泄的渠道,培养对学习对其他事物的兴趣,把手机当做是让生活更便捷更美好的工具,这样才是真正让孩子身心健康成长的成熟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