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科普 /Psychology
教育丨你一味要求的“乖,听话”,很可能会害了孩子
来源: | 作者:胡三红 | 发布时间: 2018-10-20 | 1931 次浏览 | 分享到:
经常会听到一些家长抱怨,“我那孩子太不听话了,说了不听,还哭闹/顶嘴,甚至……怎么样才能让孩子乖一点?”
我很能理解家长教育孩子的用心良苦,只是我们很多的中国家长都弄混了一点,好孩子不等于乖孩子。我们要培养的是一个身心健康、品学兼优的好孩子,而不是一个对长辈言听计从、听话的乖孩子。

经常会听到一些家长抱怨,“我那孩子太不听话了,说了不听,还哭闹/顶嘴,甚至……怎么样才能让孩子乖一点?”

 

我很能理解家长教育孩子的用心良苦,只是我们很多的中国家长都弄混了一点,好孩子不等于乖孩子。我们要培养的是一个身心健康、品学兼优的好孩子,而不是一个对长辈言听计从、听话的乖孩子。

 

01


为什么父母那么希望孩子乖、听话呢?大多数出于这两种心理,一种是觉得自己的工作、生活已经很辛苦了,不希望孩子再给自己添麻烦;一种是觉得孩子如果不听话,就会做错事、出问题,会造成不可逆转的损失,会变成坏孩子或将来成为失败的人。

 

而这背后,是父母认为孩子没有按照自己设想去行动所产生的后果是消极且不可控的。可事实上真的如此吗?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我感觉这背后的背后,其实是父母的焦虑和不自信。孩子不乖容易让这类父母感到失控,于是要求孩子变得听话、可控,以此降低焦虑。

02


令人叹息的是,在心理咨询与治疗中我们经常会发现,那些十分乖巧的孩子反而更可能出现各种心理问题。

 

1、“乖”孩子无法真正相信自己,自我价值感低。

 

孩子“乖”的背后,往往是父母向孩子传递了这样的信息:“你要听话,我才爱你”、“你要自觉认真地学习,我才爱你”、“你要让着弟弟妹妹,不哭闹,我才爱你”……

 

父母有条件的爱,让孩子相信,只有自己做好了,才能被爱,只有被表扬了,才是有价值的。所以终其一生,他们都在追求被认可和被赞赏。美国心理学家罗洛·梅曾说:当我们为了得到他人赞赏而采取行动,这时行动本身会让人赤裸裸地回想起自己的懦弱,以及自己缺乏价值的不堪。

 

因此,越是努力得到别人的赞赏,越是无法信赖自己。无论得到多少赞赏,他们也都不会因此而真正相信自己。因为没能得到父母全然的爱的孩子,从内心里相信真实的自己是无法得到别人的喜爱的。他们需要放弃自己内心真实的感受和意愿,时刻“努力”着做好别人期望的事情。

 

2、“乖”孩子不懂得如何合理地表达情绪。

 

当孩子经常被教育“爱哭不是好孩子”、“男孩子不能随便哭”,或者在有情绪时被斥责“再哭妈妈就不要你了”,由于害怕失去父母的爱护而不能生存下去,他们往往会本能地选择听父母的话,用“乖”来让父母开心,换取他们的喜欢。

 

情绪不成熟的父母会很难接纳孩子的负面情绪,成长在这类父母身边的孩子往往无法合理地表达负面情绪,甚至积极情绪也需要“看父母的脸色”,于是他们渐渐习惯把真实的情绪感受压抑在心里,扮演着让大家喜欢的乖孩子。

 

长此以往,这些孩子会难以去表达真实的情绪尤其是负面情绪,会变得抑郁、忧惧,因为害怕不被喜欢而时刻紧张、控制着自己,而当情绪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只能通过心理行为问题、躯体症状表达出来。

 

长大以后,这些孩子在人际交往尤其是亲密关系(婚恋、亲子等)中也往往会无法把握情绪的合理表达,时而压抑,时而突然爆发。

3、“乖”孩子心理更脆弱,更容易退缩、放弃和受到欺凌。

 

有的孩子因为害怕冲突或他人的否定而扮演“乖”,对于困难挑战更容易逃避和退缩;而有的“乖”孩子生活被安排得一帆风顺,所以失去了积累应对挫折经验的机会,也没能够锻炼相应的能力,在遇到困境时更容易放弃或者因为失败而极度否定自己

 

同样的,对于人际关系中的困难,如校园里常见的欺凌,“乖”孩子也习惯了默默忍受而不反抗,要么觉得不该与人起冲突,因为这是“不乖”的,要么觉得不敢,不知道怎么做,没有这方面的经验。

 

4、“乖”孩子依赖心强,难以真正独立。

 

也许有的“乖”孩子在学业、工作、生活上能够做得很好,让长辈感觉很放心,但事实上,这些孩子已经习惯了顺从父母,依赖父母对他们的积极评价去肯定自己,所以面对人生的重要选择时,他们并没有办法真正做出自己想要的决定。

 

当有一天父母不在,失去父母的控制,或者开始有自己的思想信念或强烈的欲望时,他们会一下子陷入迷茫、慌乱、矛盾之中,无法自信独立地掌握自己的生命之舵。

5、“乖”让孩子失去探索自我与世界的机会。

 

孩子是在各种尝试之中积累经验,逐渐清晰自我概念,建立自尊与自我价值感的。一个只能听父母长辈的话,按照某种既定规范来行动而不能犯错的孩子,ta没有机会去进行自我探索,去了解“我是谁”,“我想要什么”,“我是怎么想的”。

 

同时,ta也没有机会去探索世界,去了解除了所谓正确的做法之外,是否有其他的视角和途径去看待这个世界。他们对世界的认识局限在了父母的视野里,限制了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长大之后,尤其踏入社会,这些孩子需要艰难地去适应这个复杂而时刻在变化的时代。

 

03 


真的很希望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时候,能够注意到,你一味要求的“乖,听话”,很可能会害了孩子。

 

首先,我们需要反思,我们是否特别难接受孩子哭闹?特别害怕孩子犯错?这背后是什么?这可能是自己的成长经历带来的创伤记忆、绝对化的信念或固定化的行为模式。把它视为借孩子带来的给自己的生命课题,去了解和面对它,你会有意外的惊喜(更了解自己,更接纳自己,更和谐、顺利、幸福的生活)。

 

其次,尝试无条件地去接纳孩子真实的一面,告诉ta:“我爱你,无论什么时候,你做了什么,我都在你身边。”鼓励孩子表达自己,允许犯错,允许有情绪。如果孩子能够在你面前自然地哭泣,证明ta对你有足够的安全感,这是健康人格形成的基础。当然这也需要父母有个更为健康强大的心理。

 

最后,面对孩子叛逆的时候,尝试去理解ta。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会有三个叛逆期:2-4岁,是自我意识和规则意识形成的时期,他们会通过“不”去探索自我与他人的界限在哪里;7-9岁,开始有较强的独立意识,总觉得自己长大了;12-18岁,青春期,生理迅速发育至成人状态,心理也在断乳的过程。

 

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也是父母自己的成长过程,这真的不容易。放手让孩子成为自己,让爱护航,也许才是他们最好的成长之路。


温馨提醒:

如果您或您的家人有文章提及的困扰,可以向专业的心理医生、心理治疗师或咨询师寻求帮助,心邻医疗诚心为您找寻有效解决问题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