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科普 /Psychology
援鄂女护士被剃光头、被逼扫厕所!不被尊重,令人寒心
来源: | 作者:心邻医疗 | 发布时间: 2020-02-27 | 1547 次浏览 | 分享到:
我们都是血肉之躯

1
她们是人,不是神 

自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前赴后继的医疗队伍逆行前往武汉,冲到抗疫前线。 近日,一则新闻刷爆了整个网络:甘肃援鄂护士集体剃光头,官方回应是自愿。 

(视频源于网络)

本想借机宣传医生的奉献精神,不料网友却不买账: 

姑娘们真的是自愿的吗?
为什么她们看起来那么伤心痛苦?
剃成光头真的能防止病毒感染吗?
那为什么同行的男性可以不用剃光头? 

是姑娘们深明大义,为了职业使命心甘情愿落发?
还是被逼无奈,被硬生生请上神坛,只为配合一场无私奉献的献祭礼? 

姑娘们个个眼圈泛红,还要在闪光灯的闪烁下强作坚定。有一位男士还把剪下的长发拿到姑娘眼前给镜头来个大特写,姑娘回避的眼神令人心疼。
 

(图片源于网络) 

她们被奉为「最美逆行者」,央媒也称赞她们的发型是战疫一线「最特别的勋章」。 

但这种不近人情的神化,却给她们施加了本不该有的压力。 

闪光灯下的她们仿佛都化身超人、救世主。她们不可以脆弱,她们应该义无反顾,她们应该冲在最前面,好像她们个个都是不怕死不怕累的铁人。 身怀六甲临近生产仍然坚守岗位、流产10天主动请缨上前线、产后护士用药物断奶赴前线…… 

但有没有人问过,她们愿不愿意登上神坛当「英雄」?
 

(图片源于网络) 


2
没有无所不能的神
只有被过高期待压垮的凡人

如果没有见过黎明,或许能适应黑暗;如果不曾被捧上神坛,或许仍能开开心心做个普通的凡人。

灾难当前,需要塑造正面形象团结大众力量,达成共渡难关的共识,可以理解。但过度宣传,一味强调牺牲而不顾个人意愿却成了一种「道德绑架」,也使得医务人员承受了莫须有的责任和压力 

电影《芳华》中,何小萍从战场回来疯了,不少人表示不解。何小萍「功成名就」,「飞上枝头变凤凰」,怎么好端端的就疯了呢? 

(图片源于网络) 

事实上,心理落差使她无所适从。 

何小萍出身不好,父亲劳改,随母改嫁,备受冷眼。好不容易到了文工团,努力并没有让她的日子有所起色。她善良,隐忍,换来的只有排挤和孤立。唯一对她好的刘峰被所有人赶走后,她对这个世界绝望了。 

申请去战地医院当护士是对自己的放逐。她本善良,她帮助了很多人,成为一名受人尊重的工作人员。后来参加了表彰汇报,采访和追捧接踵而至,她成了「战斗英雄」。 

(图片源于网络) 

一个始终不被善待的人,一个在战场炼狱般环境闯过来的人,突然暴露在聚光灯下,群众期待她像个英雄一样语出惊人,鼓舞众人;期待她活成大众心目中的英雄模样。 但她做不到,她从来都没想过当「英雄」。 

只是,她再也逃不开了。被辜负久了的幸福来地太虚幻,她的内心开始剧烈冲突,她的世界开始迷乱,于是她奔溃了。 

就像何小萍一样,疫情结束后医护人员们也同样需要面对巨大的心理落差。当他们无法满足越来越沉重的期待时,心理防线也会随之崩塌。

 
3
我们都一样是活生生的血肉之躯 

「白衣天使」是对医护人员的美称,但那仅是美称。他们像我们一样,都是血肉之躯。 媒体神化医务人员不仅让他们产生了许多额外的精神心理压力,也使很多普通大众对医护人员产生了不合理的期待和要求。 

(图片源于pixabay) 

中国医师协会曾做过一项调查,超过六成的医生对当前的执业环境心存忧虑,近3/4的医生认为自身的人身安全得不到有效保障。 

新华网曾发布《中国护士群体发展现状调查报告》统计: 90.42%的护士每周工作时间超过40小时,74.2%的护士需要上夜班。86%的护士表示有心理疏导、精神减压的需求;超过50%的护士受到过因工作而产生的心理创伤;80.7%的护士在工作中最看重“获得尊重”。 

有些患者认为医疗行业是服务行业,自己花钱看病就应该得到最周到的服务,稍有不顺心就对医护人员恶语相向,态度恶劣。 近日,湖北省市场监管局后勤服务中心筹备组副组长朱保华因为病房卫生间太脏,训斥护士没有及时打扫而成为「网红」。

 (视频源于网络)

医护人员工作时间长,工作强度大,光是本职工作已经很消耗体力,很多时候还要分出精力去处理患者的情绪,很容易资源耗竭,共情疲劳,无法面面俱到。视频中护士有理有据,全程克制谦让,真的做得很好了。 

打扫卫生间对于医护人员来说是不合理的要求。朱保华咄咄逼人的态度明显缺乏对人最基本的尊重。 

医疗行业虽是服务行业,但医护人员都是经过国家多年培养的专业技术人才。他们不是无欲无求、有求必应、无坚不摧的天使,更不是招之则来,挥之即去的仆役。 

(图片源于pixabay) 
医护人员也是活生生的血肉之躯,会累会疲倦,会有情绪波动;会为病人的康复而开心,也会因遭受无端指责而伤心难过。 

疫情当前,医护人员身先士卒,夜以继日奋战在抢救生命的第一线,他们值得被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赞扬。 

在看见她们的自我奉献的同时也应看见她们作为普通人的脆弱和伤痛,看见他们真实的需求。他们希望得到的是应有的尊重,是真正的认同,而不是被神化或者被看轻贬低。  


参考文献:
[1] 尚鹤睿,伍天章.尊重人格尊严保障医务人员的权利[J].中国医学伦理学,2008,21(1):52-54.
[2] 新华网.中国护士群体发展现状调查报告.2017-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