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武汉封城令发布,新冠病毒在全国爆发。当绝大多数人都在努力隔离,「瞒报」便成了当下疫情的最大敌人之一。
(图片源于pixabay)
海珠区保利一家庭故意隐瞒从武汉回穗和已被证明核酸检测阳性的事实,导致整栋楼居民都被隔离。
祈福医院一老人故意隐瞒,导致全员停诊,107名医护人员被隔离。
晋江一男子从武汉返乡,谎称从菲律宾回来,接连参加两场大型宴会,致4千多人居家隔离观察......
尽管各级三令五申,可让人遗憾的事仍然一再发生。这背后除了我们所说的自私、无知、侥幸、道德感低,还有一个隐匿却影响深远的重要原因——病耻感。
1
污名化与病耻感
病耻感(Perceived self stigma)源于希腊语,原意为“烙印”,是指一种患者因患病而产生的内心耻辱体验。
这种因为疾病产生的耻辱体验,离不开社会对个体的污名化(Stigma)。当个体感知到了外界对自己强加的侮辱标签,并逐渐接受了社会对自己的这种设定,病耻感就产生了。
(图片源于pixabay)
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污名化主要通过刻板印象、偏见和歧视体现出来。
(1)刻板印象
刻板印象是指人们对某个事物形成的一种概括固定的看法,笼统地认为事物整体都具有该特征,而忽视了个体差异。
在本次疫情中,由于疫情首发于武汉,且病毒的传播很可能与人进食野味有关,于是公众便产生了「武汉人都吃蝙蝠」的错误认知。可事实上,并非所有武汉人都如此,这种以偏概全的笼统概括便是刻板印象。
(2)偏见
偏见是在社会刻板印象基础上产生的情感和态度。由于缺少事实依据,所以是有失偏颇的认识和态度。比如人们厌恶、害怕一种可能源自社会外来群体的传染病。
(3)歧视
歧视是偏见在行为上的表现。例如种族歧视中常见的以不尊重的方式嘲笑、讽刺他人;又譬如在本次疫情中辱骂、攻击武汉人的行为。
(图片源于pixabay)
污名化本质上是一种社会隔离。患病个体会感受到社会甚至身边人对自己的排斥、谴责、贬低与不接纳,并迫于这些压力产生羞耻、内疚、自卑等负面情绪。
这种羞耻体验让患病个体开始害怕被群体抛弃,变得更不愿意把自己的情况告诉他人,甚至告诉医生。有的家人会担心患者受到伤害,甚至会替患者隐瞒,并禁止患者告诉别人自己的情况。
2
人们为什么会对疾病产生偏见?
在人类与疾病的抗争史上,污名化问题歧视屡见不鲜,从天花到鼠疫,从麻风病到非典.....
为什么人们会对疾病产生偏见呢?
(1)谣言将疾病妖魔化
谣言,正是污名化的第一个助推力。新型冠状病毒处于人类的认识盲区,在医学界对其还没有充分认知的空档里,是谣言最有生命力的时候。
由于人们对这个疾病的认识有限,于是只能根据自己已有的经验或者凭借自己的猜想初步对新冠病毒形成一个初步印象,一旦有不良信息煽风点火再,对疾病和患病个体的妖魔化、污名化就容易产生。
(2)我们需要避免焦虑和恐慌的「挡箭牌」
新冠病毒传播能力强,且有一定的致死性,加上早期信息滞后、不够透明,无特效药。人们往日对世界持有的安全感便大打折扣了。
生命的威胁动摇了我们的信念系统,使人们不自觉焦虑、恐慌起来。于是,我们本能地启动了恐惧管理策略,试图用偏见蔑视那些使我们焦虑和恐慌的事物,来将我们的信念系统重新摆正。
(图片源于pixabay)
(3)我们需要「替罪羊」来发泄愤怒与恐惧
面对疫情防控过程中出现的种种社会问题:救命捐款被拦截、信息公开滞后不透明、发国难财的商家,无不挑战着人们的情感与道德底线,令我们感到挫败、失望、无力、愤怒。
替罪羊理论告诉我们,我们也需要一个可以攻击的,并且能够被攻击到的对象,以缓解那些愤怒与恐惧。于是,疾病和与沾边的个体便成为被群起而攻之的对象。
3
去污名化道路
你我都是责任人
如果说疫情是天灾的话,那社会污名化造成的伤害,就是「人祸」了。偏见与歧视,只会让患者产生病耻感,更难直面自己的病情。
对患者来说,他们不仅要承受疾病本身所带来的痛苦,另外还要承受额外的病耻感,无疑是双重的负担。
去污名化道路还很漫长,我们能做些什么呢?
(1)看见是治愈的开始:觉察偏见与歧视
由于网络的匿名性,群体的责任落到每个个人身上时,似乎被弱化了。我们对自己行为的后果也往往并不重视。
当我们开始主动地去觉察和思考自己的言行,并意识到我们对他人的要求和现实的距离时,才有机会觉察到偏见与歧视。而这也是我们重新调整自己行为的契机。
偏见,很多时候源于接触到的信息过于片面或歪曲,并且还易产生先入为主、刻板化的判断。
只有我们进入更全面、深层次的了解。无论是与病毒有关的医学信息也好,与疫区有关的真实信息也好,与疫区的人或患者有关的具体信息也好。只要它们更客观、更科学,也更基于现实,而不是我们的想象或直觉,就能显著降低我们的偏见。而这也消除病人顾虑,及时接受治疗、做好防护的舆论前提。
(图片源于pixabay)
社会心理学家谢里夫曾经做过这样一个实验,原本由于竞争而敌对竞争的两个群体,当谢里夫把营区的供水系统加以破坏,使两个群体都面临一个共同的命运之后,两个群体之间开始放下偏见与敌对。
而人类本就是命运共同体,我们都是武汉人!面对灾难,放下隔阂与偏见,不抛弃,不放弃,共同面对,一起赢得这场战疫的胜利!
参考文献:
[1] Corrigan, P. W., & Watson, A. C.(2002). Understanding the impact of stigma on people with mental illness. WorldPsychiatry 1(1), 16-20.
[2] 沈瑜君,王立伟. 精神疾病病耻感的相关研究进展.《 上海精神医学 》 , 2010
[3] 乐国安.社会心理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