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科普 /Psychology
人性照妖镜:疫情里的善恶博弈
来源: | 作者:心邻医疗 | 发布时间: 2020-02-20 | 1555 次浏览 | 分享到:
如题


武汉疫情是一个切口,切开了社会的一个片面,放大了人性的善,也放大了人性的恶。

 

(图片源于pixabay)

 

海珠区保利一家庭故意隐瞒从武汉回穗和已被证明核酸检测阳性的事实,导致整栋楼居民都被隔离。

 

祈福医院一老人故意隐瞒,导致全员停诊,107名医护人员被隔离。

 

女子疑向门把手吐口水,小区内已有30多人被确诊。

 

此外,抛弃宠物、伤害医护人员、哄抬物价,谣言传播...

 

在一线人员「抛头颅,洒热血」发扬大善大爱的同时,也有些「恶」在悄悄蔓延。

 


1

疫情中作恶的人都是什么心态?

 

心理学家弗洛姆认为,人同时具有善行和恶行的潜能。人的善恶,并非一日定型,只是透过疫情的放大镜,「赤裸地」展现在世人面前。

 

这种「恶」体现在以牺牲他人利益为前提来保存或攫取个人利益,归根到底是一种自私、缺乏道德感的表现


(图片源于pixabay)

 

道德是随着社会发展出现的抽象概念。对于社会道德而言,「恶」就是对社会道德规范和原则的违背,即便会损害社会或他人的利益,也要以利己作为第一需求。秉行「自己好才是真的好」的原则。

 

观念影响着个体的行为表现。道德感弱的人,则更可能做出违背社会道德的行为。而当遇上了复杂又充满未知的情境,低道德感个体「恶」的一面就更具压倒性的呈现出来。

 

为什么2020年了,仍有缺乏道德的人?

 

根据心理动力学派的人格结构理论,道德感弱也可以理解为「自我无法协调本我与超我」的一种结果:

 

「本我」代表人类最原始的、本能冲动的欲望。本我只遵循一个原则——享乐原则,追求一切生物性需求的满足,并避免痛苦。本我通常是无意识、非理性、非社会化和混乱无序的。

 

「超我」是人格结构中的管制者,抑制本我、监控自我,属于人格结构中的道德部分。超我遵循道德原则,是由社会规范、伦理道德、价值观念内化而来,其形成是社会化的结果。

 

「自我」是人格结构中的协调者、执行者,它调节着本我与超我的矛盾。它遵循现实原则,它一方面调节着本我,一方面又受制于超我,以合理的方式来满足本我的要求。

 

当自我的协调作用超出负荷,个人承受的来自超我压力时,可能产生焦虑、强迫等症状,甚至产生精神障碍

 

而当来自本我的冲动过于强大时,则容易出现违反社会规范、伦理道德的行为。严重时,也可能出现各种人格障碍,比如反社会性人格障碍。

 

(图片源于pixabay)

 


2

「善恶终有报」有心理学依据

 

古话常说,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从心理学的角度,这是有依据的。

 

一个常有善行的人,由于做了善事,往往会有一种「我被需要着,我是有价值的」价值感、成就感、自我认同感

 

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一个人的需要包括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自尊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这种被别人需要的感觉体现了对所在群体的认同和归属感,而通过善行也把自己归到了好人这类群体中。这种感觉会使个体的自信心增强、进而提高一个人的自尊。这些高层次的需要的满足会使个体经常处在良好的心理状态。他们也往往是心理健康的。这也是所谓的「善报」。

 

相反,无视他人利益来满足自己私欲的恶人,常常由于破坏社会规范,使他人的利益受到了之间或间接的伤害,容易引起他人否定性的,如厌恶、鄙视、愤恨的情绪体验。这种爱与归属感的缺失,使他们缺乏社会支持,体验到的积极情绪更少,不仅社会生活不顺,也更容易出现心理健康问题。这也就是所谓的「恶报」。

 

(图片源于pixabay)

 

 

3

生物学的本能

更需要社会性的升华

 

从进化的角度来看,「利己行为」是一种普遍现象,一种近乎本能的欲望。

 

人有许多需求,如生理的需求、物质的需求等。需求是人的行为的原始推动力,而「自私」的本能帮助个体在极端恶劣的生产生活环境中尽可能的保全自我,提高生存几率。

 

而利他行为,也就是所谓的「善」,不仅利于整个人类的生存发展,也具有重大的社会意义。

 

根据进化心理学的角度,利他行为可以让增加人类的生存机会。由于弱势者可以更多的获取帮助,并在日后继续帮助他人。

 

这种利他方式可以增加「边际效应」,增强群体生存机会,也促进人类各种社会活动的发展,形成良性循环。而恶行,则会打破这一循环。这也是人类社会要制定惩恶扬善的社会规范和法律法规的重要原因。

 

(图片源于pixabay)

 

譬如在疫情面前,许多医护人员放弃假期,主动请缨,救治患者;而得到救助的患者心怀感恩,回馈社会,帮助贫困地区的学子圆大学梦;学子学有所成,投入国家建设...当善意形成良性循环,其社会意义便升华了。

 

正如原央视著名新闻主持人赵普说:“国难是面照妖镜,人心里的魑魅魍魉全出来了。平常不凸显的自私、狭隘、怯懦、肮脏、丑恶会粉墨登场。反之,无私、宽容、勇敢、善良也不虚C位。

 

 

参考文献:

[1]尹新瑞.人性善恶:三大心理学流派的人性观思想及本土化路径[J].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8,40(05):66-70.

[2]尹新瑞.人性善恶:三大心理学流派的人性观思想及本土化路径[J].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8,40(05):66-70.

[3]曾小五.善恶与赏罚——社会学和心理学的阐释[J].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05):606-611.

[4]饶异. 生物有机体互惠利他行为的博弈论分析及其社会蕴意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