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科普 /Psychology
​[文件]双十一套路心理学.pdf
来源: | 作者:胡三红 | 发布时间: 2019-11-07 | 1800 次浏览 | 分享到:
偷偷告诉你双十一背后的心理学「套路」

今年双十一,各大电商平台又双叒叕搞事情了......

 

「全民开喵铺,一起盖楼,瓜分20亿红包!」

 

“盖楼”的玩法吸引了大批狂热用户参加,大家为了瓜分20亿红包纷纷组建战队,出现了朋友圈疯狂分享盖楼助力链接的大狂欢。

 

最近是不是经常收到七大姑八大姨,熟的不熟的朋友发来问(lian)候(jie),“在忙吗?”“帮我盖楼吧?”

 

朋友间的日常问候都变成了“今天你盖楼了吗?”、“你的楼几层了?”……


(图片源于网络)


曾几何时,双十一打折多么简单直接:打几折到手多少钱清清楚楚,提前看好加购,双十一当天付款,坐等收货。

 

但近两年双十一的玩法是越来越难,规则越来越复杂,没点奥数基础还真玩转不动。

 

各种优惠券满天飞、积分兑换购物津贴无上限、盖楼大挑战、升级喵铺赢红包、限时半价、预售红包、定金×元可抵××元、前××位付尾款送××等等等等......


「花最少的钱买,买最多最好的货」几乎成了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走过最深的路就是双十一的套路!本来想薅别人羊毛,结果自己反倒成了被人薅的羊毛。


(图片源于网络)


捂紧荷包,防止钞票「离家出走」,你需要知道双十一背后的六个心理学套路。



套路1

「好便宜」的沉锚效应


沉锚效应,简单来说,就是人们在判断或对某个事物作出选择或者做决策的时候,往往容易受到最初信息的影响。最初信息好像沉入海底的锚,将你的思维固定在某处。

 

双十一促销期间,很多商品红色标价(折扣价)的下方,常会有一个被划掉的灰色标价(原价),而红色标价会比灰色标价低20%-30%左右。这样消费者会觉得「好便宜,好划算」;但实际上商家常常先抬价,再在此基础上进行折扣,使消费者感到便宜的同时又使利益最大化


(图片源于pixabay)



套路2

「不买就亏了」的损失厌恶效应


损失厌恶,是指人们在面对同样数量的收益和损失时,认为损失更加难以接受。同量的损失带来的负效用为同量收益的正效用的2.5倍。

 

从某种程度上说,比起得到某种东西的想法,害怕失去某种东西的想法对人们的激励作用更大。

 

“商品打折,又有各种优惠券,不用岂不是太亏了?”、“这么便宜都不买太对不起自己了吧?”、“错过一年就要等明年了”、“买到就是赚到”。虽然买到未必真的赚到,但你就是忍不住买买买,这就是损失厌恶心理在作祟。


(图片源于pixabay)



套路3

「过了这村就没这店」促使的即兴决策

 

「天不怕地不怕,就怕李佳琦Oh my god」,假如你看过美妆博主李佳琦的直播,就知道这句话形容带啥啥火的他并不夸张。

 

李佳琦的直播节奏把控很好,贴心的「闺蜜」形象,打着为粉丝种草排雷的旗号,极富煽动性的话语,略显浮夸的反应,占据你的注意力和思维。明星效应,疯狂跳动的数字,极快的成交量,极短的交易时间,让你根本来不及思考。

 

这往往能激发消费者的肾上腺素,在短时间内被迫做出决策,买还是不买?结果往往都是是买买买!买的不是东西,买的是心跳和刺激


(图片源于微博)


下单的时候感觉自己拥有了全世界,等到激情褪去才发现「一入直播深似海,从此钞票是路人」,下个月又要吃土了。



套路4

「我也来凑凑热闹」的从众效应


从众效应是指个体会受到群体的影响,会改变自己的观点、判断和行为,朝着与群体大多数人一致的方向变化,也就是人们所说的「随大流」

 

看到身边的人都在备战双十一,好像自己不做点什么就显得与周围格格不入;不买点什么都对不起这个全民狂欢购物节了。

 

淘宝商品详情页面介绍地天花乱坠可能无法说服你;闺蜜A强烈安利和种草可能也还稳得住;闺蜜B的亲测有效让你开始坐不住了,身边的小姐妹都买了,自己再不「剁手」都不好意思跟她们称姐道妹的了。


(图片源于pixabay)



套路5

「不甘心」背后的沉没成本


沉没成本指的是人们在决定是否去做一件事情的时候,不仅看这件事对自己有没有好处,而且也看过去是否在这件事情上有过投入

 

每年双十一都会搞点花样,去年是攒人气攒能量,今年是盖楼,换汤不换药,但是一旦投入感觉就被套住了。

 

「一顿操作猛如虎,一看红包两块五」,虽然知道最后的结果可能是这样,但就是做不到抽离和及时止损。


(图片源于pixabay)


毕竟前期自己投入了那么多的时间精力,求爷爷告奶奶的拉来那么多人助力,甚至还有充值买楼的,现在放弃太可惜,太不甘心了,于是只能「撸起袖子,加油盖」

 


套路6

「好货不便宜」的凡勃仑效应

 

凡勃仑效应是指,一种商品价格越高消费者反而更愿意购买的消费倾向。

 

同样的商品,普通店铺可能只卖几百元,到了旗舰店专卖店就卖到上千元,但总有人愿意购买。消费者购买这类商品的目的并不仅仅是为了获得直接的物质满足,更大程度上是为了获得心理上的满足

 

商家利用这点搞一些噱头,让商品显得「物以稀为贵」,往往会打造「全球限量版」、「纯手工制作」等的光环,贴上诸如「名贵」、「品质」、「上流社会象征」等标签,让消费者心甘情愿成为挨宰的「水鱼」。

 

(图片源于pixabay)

 

双十一如火如荼地进行,网购狂欢节仿佛成了一年一度的盛事,不管是商家还是消费者都在摩拳擦掌,坐等11月11日凌晨0点准时开盘「大杀四方」。

 

「血拼」有风险,「剁手」需谨慎!识破双十一的套路,守护自己的荷包。在准备下手的时候温习一遍以上套路,在心里默问自己三遍「我真的需要吗?」

 

与其在「为双十一消得荷包憔悴」后,悔当「剁手党」、「吃土党」,不如在加购前多一点理性,量入为出,适度消费;避免肾上腺素上头,理性消费,在自己能够承受的范围内购买,享受真正的实惠和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