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科普 /Psychology
中国式父母:和孩子道歉,我太难了!
来源: | 作者:胡三红 | 发布时间: 2019-09-19 | 1453 次浏览 | 分享到:
父母在等待孩子感恩,而孩子在等待父母道歉

最近热播的电视剧《小欢喜》,被认为是“过分真实的”中国式家庭教育缩影,几乎每个情节,都能在现实中找到原型,引起许多观众的共鸣。


剧中不乏“缺位父亲,高压母亲”的心酸苦楚,但也有“知错认错,修复关系”的经典示范。


(图片源于网络)

在剧中,身为区长的季胜利夫妻常年出差,从小把孩子季杨杨养在舅舅家,直到高三才意识到了要去弥补这段缺失的爱,突然空降在季杨杨的生活中。

尽管试图小心翼翼地相处,暴脾气的季胜利和叛逆的季扬扬之间的相处常常无所适从,隔三差五地起冲突。
在一次激烈的争吵中,季胜利的一巴掌让这个本来少了些许温暖的家庭更加不堪。


在之后的剧情中,季区长在三组家庭的见证下,弯下了腰,态度诚恳地向儿子道歉:“我错了”。

这一幕,让在场的所有人震惊不已,季杨杨也早已满眼含泪,满腹的委屈和伤痛在这一刻全部发泄出来。

(图片源于电视剧《小欢喜》)


这一幕,掀起了不少观众内心的波澜,既动容又心酸。
老季放下身段,放下威严,真诚地向儿子道歉,给许多“拉不下脸”的父母做了一个很好的示范。


回到现实中,网友们也不禁感叹:在中国,即使错了,家长也从来不会道歉。

的确,大多80、90年代出生的孩子都有父母做错,但等不来道歉的经历。即使父母有道歉的意识,但要么选择“顾左右而言他”岔开话题。「道歉」这件事,可能是中国父母最不擅长的事情之一。

有个网友说,「我妈是不会道歉的,她只会叫我‘过来吃饭了,含蓄地表达想和解的意愿。他们宁愿直接甩锅,向孩子邀功来表达「我都是为了你好」的善意,却总不愿意说一句简单的「对不起」,渴望孩子能自然而然明白其良苦用心。


那些看似不起眼的小事,却可能会在孩子心中埋下心结。

在热播的综艺《做家务的男人》中,一向大大咧咧的魏大勋在跟父亲一次回忆童年的过程中,红了眼眶。
起因是父子俩做家务间隙想休息会时,魏大勋让爸爸闭眼,爸爸不闭。魏大勋也不知怎么地开始自顾自翻起旧账:“你记不记得小时候,让我闭眼睛,我不闭。你那时候多强硬,咔咔一顿扇,咔咔按在地上一顿踹,你记不记得,魏总......”

(图片源于爱奇艺综艺节目《做家务的男人》)

魏大勋说这段话的时候,眼眶早就红了,但脸上还努力保持故作轻松的笑,表情很不自然。
他一直来来回回的说着往事,问爸爸记不记得,问爸爸错了没,渴望爸爸回应些什么。


魏爸爸有些无所适从,脸上写满心虚、尴尬、后悔、心疼、抱歉,可他一会撇过脸装睡,一会问洗衣机好了没有,却始终没法说出魏大勋很想听到的那句“对不起”。

(图片源于爱奇艺综艺节目《做家务的男人》)

的确,强调父母权威的中国式家庭教育由来已久。
传统教育中,父母是家庭中的权威角色。拉下脸来道歉,会损害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高大形象,很“没面子”。


但也许是时候转变观念了。

(图片源于pixabay


一、为什么要跟孩子道歉


1. 及时解开心结、消除隔阂

父母在家庭中大多处于权威的地位,当父母做错事却态度强硬或当作什么都没发生时,孩子通常没有能力真正反抗,委屈只能往肚子里咽,被动又无助,可能会成为孩子的童年阴影。

即便随时间过去,父母都忘了,但孩子长大后回忆童年往事依然觉得伤心委屈,一直在等待父母的道歉。

就像看连续剧一样,剧情不断发酵,但却没有大结局,总会让观众心中不畅快。及时向孩子道歉,是对矛盾处理结果的一个交代,也是一个中止的信号。防止心结悄悄种下,生根发芽。

(图片源于pixabay)


2. 让孩子学会负责任、形成良好个性

有研究阐述了学习型家庭的理念及对家庭教育的启示,提出不断自我超越的父母是子女的良好榜样,父母反思并改进自己的家庭教育观念和方法才是提高家庭教育实效的根本

父母勇于向孩子道歉,本身就是一种自我超越的表现当孩子在与父母的互动中学会了“要对自己做的事情负责”的道理,那么,孩子可以明白生活中有一些公认的规则和标准,在规则和标准范围内,孩子可以做一些决定。

慢慢地,孩子就学会做到自我控制,从而发展起自主独立的良好个性。孩子也更可能在今后的人生中成为一个有担当的人。

3. 跟孩子道歉,可以作为人际互动示范的契机

思想家艾默生说过:“孩子最终会成为怎么样的人,主要取决于他从第一个教育者那里所接受的爱的质量、陪伴和榜样示范。

(图片源于pixabay)

父母通常是孩子的第一个教育者。
孩子的人际互动是从与父母的互动开始的。人际互动避免不了矛盾与冲突,真诚的向孩子道歉,也是向孩子示范人际互动中,处理矛盾与冲突的契机


二、父母如何迈出“道歉”的第一步


1. 接纳自我

每个父母,都很喜欢孩子崇拜的望着自己的眼神。但家长并不是十全十美的人,孩子会犯错,父母也会犯错。

所谓“拉下脸面”与孩子道歉,首先要接纳自己。欣赏自己的付出,也接纳自己的不足。孩子是第一次当孩子,父母也是第一次当父母。

承认自己的不足,原谅自己的不足,接纳自己的不完美,与自己和解,是向孩子“道歉”迈出的第一步

2. 莫用含蓄的“补偿”来掩盖错误

中国人的“含蓄”体现在方方面面,包括“道歉”,特别是在亲密关系中的道歉。前面提到的“吃饭道歉法”、“转移话题道歉法”、“将功抵罪道歉法”都是常见的招式。

可这些含蓄的方式,大多时候并不能像父母期待的一样,让事情一笔勾销,反而可能被孩子认为是“死不承认”的掩盖自己错误方式,内心的结早已悄悄发芽。

(图片源于网络)


3. 态度真诚、表达明确

一份真诚的、带有温度的反思与道歉总是能打动人心。向孩子道歉,需要明确清楚的表达。“对不起,爸爸/妈妈做错了”是最直接的表达方式。

如果能在言语间向孩子表达尽管父母爱你,但方式不对,并承诺之后会改,那么道歉会更加深入人心。

当然,对于传统的父母,这并不容易说出口。可以尝试先以写信或者打电话的形式向孩子表达,但想要情感最真切的流露,最好是当着孩子的面,正式的道歉这并不是什么丢人的举动,反而能获得孩子发自内心的敬佩与理解。

(图片源于pixabay)

温暖有爱的家庭教育中,没有过多的身份与面子,只有心与心的沟通。
美国教育学家斯特娜夫人曾说过:“一个勇于承认错误、探索新的谈话起点的父母,永远比固执、专横的父母要可爱得多”。我们相信有越来越多可爱的孩子,也满怀期待有越来越多可爱的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