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科普 /Psychology
胡医生说心理丨家有自恋型父母,怎么办?
来源: | 作者:胡三红 | 发布时间: 2019-08-22 | 1690 次浏览 | 分享到:
自恋型父母对孩子的影响可能是无意识的,我们无法选择什么样的人成为我们的父母,但却可以选择变得坚韧强大,成为自己想要成为的人。

最近热映的电视剧《小欢喜》,小陶虹饰演的宋倩与女儿争吵的片段引起众多网友共鸣,不少网友开玩笑说:“导演编剧是不是在我家装摄像头了呀”,“同一个世界,同一款妈妈”,“怀疑《小欢喜》抄袭了我的高三生活”……


宋倩撕心裂肺地哭喊:“我不都是为了你吗?我都是为了你啊!”


她是个嘴上说着“为你好”,内心却是被占有欲填满的母亲。因为感情生活的缺失,她把自己全部的爱都给了孩子,甚至想要占据孩子生活的全部。


“为你好”,这似乎是大多数家长在矛盾和情绪释放中无一例外会使用的进攻方式,这句话“杀敌一千,自损八百”,带着千钧的重量压在孩子身上,令人窒息。



(图片来自网络)



破坏性自恋型父母的许多行为态度造成了孩子痛苦的经历,随着孩子渐渐长大,他们明显意识到父母给自己造成负面的影响,这些影响侵蚀着他们的自尊、自信和自我效能感。



(图片来自网络)



一、你的父母是自恋型父母吗?


何谓自恋?如果一个人几乎在所有情况和场合下,都持续、极端地关注自我,这种情况就是我们所说的自恋。自恋者的行为在大多数情况,甚至所有情况下都从自己的需要出发,尽管有些行为看上去是为别人着想。这种持续的、极端的自我中心,就是我们所说的破坏性自恋模式。


破坏性自恋模式的行为态度有很多,我们将自恋型父母分为四类贪心的父母、爱发脾气的父母、爱表现的父母、诡诈多变的父母。


1、贪心的父母

贪心的自恋型父母急于要求别人认可自己的努力和付出,这种被认可的需求,是非常明显的自恋特征。他们希望自己抚育子女的每一个行为都受到子女和他人的关注、表扬及认可。他们对子女的照顾看似是无私的,其实是希望子女支付给他们情绪上的“酬劳”。


他们的行为态度表现包括:过分关心和保护;拿自己的付出和牺牲大做文章;经常抱怨,独处时会出现焦虑情绪;想要知道孩子的每一个想法和感受;很容易感觉受到伤害;不体会别人的感受,但看上去非常有同情心。



(图片来自网络)


2、爱发脾气的父母

爱发脾气的自恋型父母对孩子的要求非常高,希望孩子能满足自己的需要,而且不出差错,不管是明确表达的需要,还是没有说出口的需要。孩子应该“做该做的事”,而且总是“做得好”。他们不能容忍孩子做事的标准和自己不一致,他们的子女往往持续地受到父母的批评和负面评价。


他们的行为态度包括:挑剔、爱批评人;要求完美,永远不能完全满意;吹毛求疵,所有事都必须按照他们的想法去做,达到他们的标准;对批评特别敏感,很容易被得罪。



(图片来自网络)


3、爱表现的父母

爱表现的自恋型父母认为孩子是自己的延伸,孩子的存在是为了让自己在更多的领域和场合被关注和膜拜、有更多的机会超过别人等。孩子不能失败,把孩子的成功看作自己的功劳。他们的子女往往谨慎、小心翼翼,时刻需求关注和仰慕,一切行动都追求结果。


他们的行为态度包括:爱卖弄、经常吹牛;停不下来、不安分,期望别人能跟上自己的节奏,憎恨抢了自己风头的人;总是自我推销,夸大自己的成就,高估自己的能力才华,认为自己说了算。



(图片来自网络)


4、诡诈多变的父母

诡诈多变的自恋型父母时刻把自己摆在人生赢家的位置上,凡事不甘人后,总要比人优越。这种特质体现在人生各个方面,包括养育子女。这样的父母通常会通过撒谎、作弊、扭曲事实、误导别人来达到自己的目的,善于体察别人的情绪和需要,从而利用这些摆布他人,包括自己的子女。他们的子女成年后往往对人保持警惕,总是怀疑他人的动机和目的或者在人际交往中总是受人摆布,做违背自己心意的事。


他们的行为态度包括:爱摆布、利用别人;为了赢不惜代价,撒谎、误导别人、扭曲事实;强迫、诱惑、讨好他人来达到自己的目的;看不起别人,自我为中心,总是在寻找机会和捷径。



(图片来自pixabay)



二、孩子的反应:顺从或反抗


如果父母在亲子互动中表现出破坏性自恋模式,孩子一般会有两种反应:顺从或反抗。顺从的孩子会越来越努力地取悦自己的父母,这种模式一直延续到成年,一旦觉得别人不高兴他们就非常焦虑,进而花大量的精力让别人满意。顺从的模式包括焦虑地搜索他人举手投足间传递的欲望或需求的信号,不能接受不完美,永远觉得自己不够好,对自己的认识建立在别人的评价之上。


反抗的孩子不会试图取悦父母,他们表现得好像根本不在乎别人怎么看待自己,不考虑别人的需求,与别人保持距离,保持自我认定的立场。他们很难信任别人,会故意避免建立有意义、令人满足的人际关系


自恋型父母会给孩子带来长期的影响,包括人际交往和行为方式。孩子随时随地地接受着父母有意无意传递的信息,他们接收这些信息,并在这些信息的影响下做事,这一切的发生经常是无意识的。



(图片来自pixabay)



三、如何塑造坚韧的自我


要减轻、消除自恋型父母带来的负面影响,最有效最持久的方法就是建立一个更强壮、更有韧性的自我。试图改变父母的努力多半是要付诸东流的,不如把时间和精力用在发展自我上,让自己有能力开始和维持一段有意义、满意度高的人际关系。


1、放弃对自恋型父母抱有幻想

父母或任何人不会因为你想要他们改变而改变,他们的看法与你不同,他们可能意识不到你的伤痛或者对你的伤痛并不敏感。因此,幻想可能是你应对伤痛的方式,但却不能治愈你。放弃不切实际的幻想,面对现实,这个过程可能比较困难,也可能会有反复,但要有耐心,有些伤痛比自己想象中的要深刻,总有一天会克服。


2、接受自我和积极的改变

你可能意识到自己有些部分需要改善,为自己某些部分感到不安、羞愧,每个人都有成长和发展的空间。你的挑战是接受真实的自己,不要否认、轻视、合理化或者夸张任何部分,把注意力和精力集中在积极的一面而不是关注自己的负面特点。



(图片来自pixabay)


3、增强自我反思,察觉情绪

情绪是多样化的,你的情绪会帮你理解当下的体验。情绪不总是理智,符合逻辑的,但不代表情绪不包含信息或没有价值。当你对自己的经历和感受理解得更为深刻时,会更容易体察别人的感受;当你把关注点从自己身上转移到别人身上时,会对别人的情绪更为敏感,更能意识到他人的存在,有助于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他人


4、发展坚固、强韧的心理边界

心理边界定义了你和别人的区隔,保护你不受外界的攻击,防止投射认同。拥有坚固的心理边界,那些伤人的、批评的、指责的话语便不会对你造成伤害,你依靠自己的感知和判断,不用对别人的想法和感觉负责。建立心理边界需要时间和努力,因此要有耐心,当你能理解你是与任何人分离的、独立的个体,当你在意识层面和无意识层面都有此领悟时,那么努力就成功了。



(图片来自pixabay)


5、做你自己想做的人

我们不是父母的附属品,也不是父母的延伸,审视并选择你的价值观,根据自己的道德标准和理念行事。接受、尊重自己和别人,获得与别人建立有意义连接的能力。在自己的需要和别人的需要之间找个平衡点,认识到自己有创造力,时刻在成长和改变,丰富自己,变成自己想成为的自己,而不是父母期待成为的自己


父母是弓,儿女是箭,爱不是捆绑,不是控制,而是上满的弦。弓只有放手奋力发射,箭才能飞的又快又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