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科普 /Psychology
教育丨“妈妈,我不想上学...”:父母孩子都要学会“离别”这门课
来源: | 作者:胡三红 | 发布时间: 2019-08-22 | 1333 次浏览 | 分享到:
只有真正的分离,才能解决“分离焦虑”。

开学季,“离别”季。每年开学季,学校门口总不免上演些“生死别离”的场景。孩子撕心裂肺的哭喊,全身的每个毛孔都在拒绝上学。这让送小朋友上幼儿园的爸爸妈妈们如临大敌,送孩子上学也变成了一件有压力的事情。



(图片源于Pixabay)


其实,一个从未离开过父母的孩子,现在要独自一个人呆在一个充满未知的环境里,换成任何一个人都会感到焦虑,这是不可避免的,也是正常的现象。


这种焦虑感,并不只是孩子才有,父母也会有。


一、入园焦虑是正常现象


所谓的入园焦虑,本质上是分离焦虑。


孩子的焦虑体现在面对未知世界的不确定感和离开父母的不安全感而父母则一方面表现在对孩子的担心,另一方面其实是对孩子能力的不信任



(图片源于演员孙俪微博)


我们当然能够想象得到十月怀胎终于孕育出一个新生命的不易与珍惜;那种小心翼翼地照护,渴望把最好一切都给他的深情。



(图片源于Pixabay)


可我们仍不得不承认,成长是在一次次分离中获得的


父母无法掌控孩子独自一人时面临的未知环境,也无法通过焦虑来解决问题。我们能做的,是帮助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储备好能力,让他在面对未知时,能够自己解决问题。除此之外,在他离开时给他信心,回家时给他爱和鼓励。



(图片源于Pixabay)



二、如何帮助孩子缓解入园焦虑

1. 给孩子打好“预防针”:积极正确的引导

孩子第一次独自待一整天,很难一蹴而就,不哭不闹。这时候,前期的“思想工作”就显得十分重要。


择园阶段,大部分家长会进行实地考察,如果有条件,可以带上孩子。年幼的孩子了解世界的方式十分简单,如果能让他在幼儿园里玩一次,让他产生愉快的体验,可以帮助他接纳新环境。



(图片源于Pixabay)


在正式上幼儿园之前,父母可以经常给孩子描绘一些幼儿园的美好故事,引发孩子的好奇与期待;可以买一些关于幼儿园生活的教育绘本,让孩子了解幼儿园是怎么回事;也可以带孩子到幼儿园外面玩,当他看到其他孩子在里面做游戏跳操快乐的样子,会觉得羡慕、向往。


此外,父母可以有意无意地向孩子举身边其他小朋友长大就要上幼儿园的事例,形成积极的心理暗示,让孩子慢慢觉得我长大了就是该上幼儿园了。如果条件允许,还可以向幼儿园要一份作息时间表,在日常生活中帮助孩子建立与幼儿园作息时间相仿的生活规律


2. 给孩子足够的安全感

我们前面提到,孩子缺乏安全感时会产生焦虑感。上幼儿园的小朋友正处于想离开和不想离开的两难处境。父母给予足够的安全感,才能给孩子力量和信心去探索新世界。



(图片源于Pixabay)


上幼儿园之前,可以给孩子准备些熟悉的物件,比如孩子喜欢的娃娃、平常用的小手帕、一张家庭合影等等。给孩子做一些能实现的保证,比如告诉孩子妈妈五点下班就过来接你,带你去吃好吃的,并且坚持按时接孩子回家。


有时候,家长可能怕孩子哭闹于是与孩子不告而别,或者与老师联合用哄骗的方式离开。可能能够暂时让孩子不哭泣,但当孩子反应过来时,却很可能破坏孩子对父母的信任,产生反作用。因此,花些时间与孩子建立一个告别仪式特别重要,可以是一个拥抱,亲吻孩子的脸颊、也可以与孩子击个掌、蹲下来拍拍孩子的肩膀。



(图片源于Pixabay)


1岁半以后的孩子基本有点“小大人”的感觉,如果能在告别中赋予孩子一些责任感,孩子会比较容易接受父母离开的事实。比如告诉孩子,妈妈现在需要去上班,但是很想知道老师会讲些什么故事,你可以帮妈妈记住老师讲的故事,今天晚上分享给妈妈吗?通过调动孩子的主人翁精神,会让孩子觉得”身负重任“,就会更容易面对分离这件事


3. 坚定态度,信任老师

孩子的行为大多数是父母态度的映射。面对孩子的一个全新阶段,家长不免有担忧和不舍,然而关心则乱,“不带敌意的坚决,不带诱惑的深情”可能是处理分离焦虑的家长情绪控制的关键。


有时父母可能在哄了很久后,孩子还是一直哭闹,就逐渐失去耐心,开始呵斥孩子或威胁孩子,比如威胁孩子如果不听话就不要你了。这既会加剧孩子的情绪失控,也会给孩子一个不良的处理问题的示范。比较好的做法是表明自己的态度时坚定有力,但言语间不可伤害孩子



(图片源于Pixabay)


不带诱惑的深情则是为了避免孩子变本加厉。对孩子来说,父母摇摆不定的态度、依依不舍的神情甚至心疼的眼泪都是有诱惑性的。察觉到这些信号时,孩子很可能觉得有转机,可能哭闹得更加肆无忌惮。把孩子交给信任的老师,让老师能通过安抚孩子情绪的机会获得孩子的信任,让孩子能从老师那里得到安全与关心。


4.常与孩子沟通学校发生的事

入园一段时间后,有些孩子逐渐适应幼儿园生活,但对分离这件事还是会有一点执念。父母可以每天多花点时间主动跟孩子聊聊幼儿园里发生的事情,让孩子觉得在学校真的很好玩,可以做许多家里做不了的事情,有收获的体验。


当然,幼儿园生活很难一帆风顺。生活习惯、人际关系、规则纪律对自制力和社交技巧对还未发展完善的孩子来说是个不小的挑战。出现负面情绪在所难免。此时,父母需要帮助孩子进行情绪调节。最有效的回应状态应该是:既可以体会、感受孩子的情绪(焦虑、难过、害怕),但同时又以“适度缩减”的方式反馈给孩子在这个过程中,帮助孩子具体化自己的情绪。



(图片源于Pixabay)


解铃还须系铃人,只有真正的分离,才能解决“分离焦虑”。每一次分离,对父母孩子来说都是挑战,但也是成长的机遇。理想的状态是,在一次次与孩子的分离中做到“亲密有间”。我们给孩子足够的支持去探索世界,也拥有满满的爱迎接他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