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科普 /Psychology
胡医生说心理丨校园霸凌:这些迹象表明你的孩子可能是受害者
来源: | 作者:胡三红 | 发布时间: 2019-05-16 | 1792 次浏览 | 分享到:
孩子的任何反常表现都可能是遭受校园霸凌的线索,父母对孩子的细致观察是发现问题最重要的一环。


前段时间,一名遭受校园霸凌长达十年的女孩王晶晶登上热搜,她终于站出来,一纸诉状将带头霸凌自己多年的校友蒋某告上法庭。



法院认定被告人蒋某捏造损害他人名誉的事实,判处诽谤罪拘役三个月。

至此,王晶晶结束了长达十年的被霸凌史,蒋某也受到法律的惩罚。

可是,伤害就此结束了吗?

 

虽然亲手将当年的霸凌者送进监狱,可是长达十年的校园霸凌使她被迫退学、性格大变、陷于抑郁症的折磨...

王晶晶说:我今天在他一个人身上讨回来些许,不过我的人生也不能重来了。

 

王晶晶只是校园霸凌现象的一个缩影,但许多王晶晶仍然活在被同学欺凌的阴影中。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17年发布的校园霸凌现状报告显示,全球每年有2.46亿儿童遭受校园霸凌。

而根据中国司法大数据研究院的统计资料,2015年,全国各级人民法院一审审结校园暴力案件共计1000余件,而这仅仅是可见的立案数量,那些没有走入公众视野的校园霸凌事件可能数不胜数。



校园本该是享受青春的地方,却不想看似平静的校园,还隐藏着沉重不堪的伤害,着实令人担忧。
反校园霸凌,我们能为孩子做些什么呢?

 

一、认识校园霸凌

挪威学者将校园霸凌定义为一个学生长期、反复地暴露于一个或多个学生主导的负面行为

也就是说,
校园霸凌有别于偶发的同学间冲突事件,是长期的,多次发生的事件。
霸凌者会利用自己的号召力,或身体力量优势,或抓住对方把柄控制或伤害对方。

 

校园霸凌的形式包括肢体霸凌、言语霸凌、性霸凌、关系霸凌、网络霸凌等。

在各种霸凌形式中肢体霸凌由于造成的伤害比较直接明显,容易被老师、家长发现控制。

言语霸凌、关系霸凌则具有随机性、隐蔽性的特点,容易被忽视。尽管没有对身体造成直接伤害,但若不及时疏导,也可能造成不可磨灭的终身影响。


 

网络霸凌是随着科技水平发展新出现的形式,由于网络的匿名特点,也很难被发现。

性霸凌的受害者多为女性群体,但近年来也频频爆发男性案例,霸凌者看透受害者难以启齿,不敢揭发的心理,便多次实行霸凌,甚至以此牟利。

 

此外,霸凌手段很可能随着霸凌行为的变本加厉而复杂多样化,通常可能合并几种形式实施霸凌,例如一个被肢体霸凌的孩子很可能也正被辱骂、嘲笑。


二、校园霸凌的影响

已有研究表明, 除身体伤害外, 经常受霸凌还会导致儿童注意力分散、学习成绩下降、逃学、自尊心和自信心下降、抑郁、焦虑及头痛、失眠、做噩梦等相关症状。


在极端情况下甚至会导致学生自杀。



霸凌者也不能幸免地会受到不良影响。经常欺负他人的儿童更容易发展出攻击性人格,成年后的犯罪率是正常人的4倍。

三、这些迹象表明孩子可能被霸凌

 

以下是美国政府官网刊出反霸凌手册列出的一些具体行为表现。但其实,孩子的任何反常表现都可能是遭受校园霸凌的线索,父母对孩子的细致观察是发现问题最重要的一环。

1.孩子身上出现难以解释的伤口(割伤,淤青)

2.孩子的个人物品如衣服,书本等出现破损(撕痕,遗失)

3.与朋友相处的时间减少,性格突然明显变化

4.回避上学,回避参加社团活动或害怕走路上学

5.上下学路线变得不合理,上下学时间变长

6.对课程忽然失去兴趣,或是学习成绩突然变差

7.常常以头痛,胃痛等生理问题来缺课。

8.回家后,常表现情绪低落

9.忽然变得食欲不振

10.睡眠品质下降,或常做恶梦




四、家长可以这样帮助孩子

1、
不要忽视孩子的求救信号。


如果孩子向父母提及跟同学闹矛盾、被欺负,父母用诸如别理他就好了只是开玩笑而言,男孩子要心胸开阔点才行为什么人家只针对你不针对别人,肯定是你哪里不对等试图忽视、弱化甚至责怪孩子的言语,只会让孩子好不容易才鼓起勇气说出的话又硬生生的吞回去。


要让孩子真切感受到你对事情的重视和对霸凌行为的零容忍态度,同时也明确告诉孩子不会用以暴制暴的方式来解决。

这不仅会给孩子带来解决事情的希望,同时为孩子带来安全感,这会促进接下来的问题解决和也更利于帮助孩子消除霸凌的不良影响。



2、
帮助孩子疏导负面情绪。

允许他有愤怒、沮丧的情绪,但要让他意识到面对困难和挫折是人生的必修课,鼓励他积极解决问题。

与此同时,明确向孩子传达理解他、支持他并愿意陪伴他解决问题、度过困难的信息。

必要时接受专业的心理评估和治疗,避免发展为创伤后应激障碍。

 

3、告诉孩子避开霸凌事件的高发时间地点。

校园霸凌主要发生在偏僻、人少的时间和地点。

有调查显示,校园霸凌事件大多发生在上下学、课间和午休时间;发生霸凌的地点多在上下学途中的巷道、宿舍、厕所、楼梯间、操场角落和校园围墙外的转角等因此,避开校园死角,校园内结伴同行是比较明智的选择。

此外,有资料显示,校园霸凌大多发生在大人(老师、巡逻保安)不在场的时机,若能引起大人的注意,适时介入霸凌事件,有可能化险为夷。根据美国卫生及公共服务部的报告,若有人介入,57%的霸凌事件在10秒内就会停止。



4、
让孩子学会拒绝霸凌者的欺凌行为。

教导孩子学会温和但明确的拒绝。当遇到霸凌情况时,要勇于温和但坚定地告诉对方“我不喜欢你这样对我”,“请马上停止你的行为”。

当然,也要注意不要激怒对方,尽可能平静镇定的表达,并减少与霸凌者的互动(反驳,回嘴等),尽快离开现场。

有研究发现,受霸凌的孩子大多数性格比较内向、不善表达,而霸凌者则喜欢挑“软柿子捏”。因此,明确的拒绝对方的霸凌行为是让霸凌者知难而退的第一步。

 

5、联动老师、学校甚至霸凌者家长共同处理,当超出自己能力范围时,及时向警方求助。

 

6、帮助孩子重构自我认知。

大多情况下,霸凌会伴随着对孩子价值、能力、外貌等不同程度的消极评价,很多时候只是霸凌者带有偏见的恶意谎言。

对于自我认识还未发展成熟的青少年,他们很可能有意无意地认同或夸大他人对自己贴的“标签”,进而陷入自我怀疑,产生自卑心理。家长需要识别这种情况,帮助孩子发展才华和社交技能,帮助孩子重建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