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科普 /Psychology
暴饮暴食,治愈不了恐慌
来源: | 作者:胡三红 | 发布时间: 2020-01-30 | 2364 次浏览 | 分享到:
暴饮暴食能舒缓情绪?得不偿失!


今年的春节,我们可能会吃得比以往更多。


何以解忧?唯有吃吃吃。


每当遇见不开心的事情,我们就会紧张、焦虑,甚至恐慌、害怕......


武汉“封城”,新型冠状病毒在全国蔓延,喜气洋洋的春节气氛变得压抑险峻,甚至人心惶惶。


为了舒缓情绪,我们很可能会在短时间内吃进大量食物,尤其是热量高、糖分高的食物,这将会使我们人体产生更多的五羟色胺,让大脑产生愉悦的情绪,可以暂时性地舒缓内心的不安和焦虑。


这就是情绪性进食,也是暴饮暴食。从字面上看,似乎无伤大雅,但这种「嘴瘾」却容易发展成暴食症。



(图片源于pixabay) 

 

1

暴食症是怎么「炼成的」?

 

暴食症的特点是反复发作的暴饮暴食,被定义为在一段时间内(大约2小时)的饮食比大多数人在相似情况下吃量大,并且对进食失去控制感,就像上瘾了一样。

 

此外,暴食症患者对体型并不是特别在意,不会出现类似神经性贪食症的补偿行为,比如自发性催吐或过度使用利尿剂和泻药)。因此,暴食症患者通常会存在肥胖的问题。

 

(图片源于pixabay)

 

被诊断为暴食症,需要符合以下的标准:

 

1.反复发作的暴食,每次暴食发作同时具有以下两个特征:


(1)多吃


在一个不连续时间段内进食了肯定比大多数人在相似时间段内、相似场合下能进食的食物量多得多的食物,即「大胃王」;


(2)无自控


发作时对进食缺乏控制感,即「根本停不下来」。


2.暴食发作时具备以下3项或以上的表现:

(1)进食速度比正常快得多;

(2)持续进食直到感觉饱胀不舒服时才停止;

(3)在身体并没感到饥饿时进食大量食物;

(4)因对进食量感到尴尬而单独进食;

(5)过度进食后对自己产生厌恶感、抑郁或罪恶感。

 

3.对暴食存在显著的痛苦。

 

4.暴食至少平均每周发生2次、持续3个月。

 

5.暴食并不伴有反复采用不恰当的补偿行为(比如催吐),并且不会单独出现在神经性厌食或贪食症中。

 

暴食症患者常常出现肥胖、代谢综合征、心血管疾病等并发症,也常常和其他精神心理疾病存在共病现象,比如抑郁、焦虑障碍。



(图片源于pixabay)



2

暴食症背后的秘密

 

近几年的研究发现, 影响暴食症的因素多种多样, 主要包括应激、人格特质、社会文化以及家庭因素。

 

(1)应激因素

武汉新型肺炎疫情是一种突发的应激事件。如果没有及时控制好,容易波及更多无辜老百姓。


研究表明,压力或应激是暴食症发作的风险因素。有研究者让暴食症患者在社会应激或者身体应激条件下进行进食,发现他们的进食量比对照组更多。当个体对负性情绪的耐受水平较低时,则更有可能用暴饮暴食的方式来应对。


(2)人格特质

暴食症的一个显著特征是在进食过程中失去控制感。在暴食的发作和维持中, 冲动性人格特质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一般认为, 冲动性人格特质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奖赏敏感性,即感知到奖赏刺激的敏感度;另一部分是自发冲动行为, 行动不计后果, 抑制控制能力差。当个体具有较高的奖赏敏感性和较多的冲动行为,则暴食行为更容易出现。



(图片源于pixabay)

 

(3)社会文化因素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大众媒体对美食的宣传报道,食物的丰富性和可得性大大增加,这也是暴饮暴食行为更为常见的大背景。

 

此外,人际关系也是影响暴食症的因素。缺乏社交能力的个体在人际交往中容易产生挫折, 导致自尊下降, 进而用暴食行为来缓解人际交往中产生的负性情绪。

 

(4)家庭环境

在家庭环境中, 父母的喂养方式也会影响子女的进食问题。当子女表现出正确的行为时,父母会用食物给予子女奖励,相反则用剥夺食物作为错误行为的惩罚, 这就是所谓的工具性喂养(instrumental feeding)

 

(图片源于电影《千与千寻》)


父母长期采用工具性喂养方式,会使子女形成「进食可以作为一种处理问题的方式」的观念。当遇到实际问题产生负面情绪时,子女就很可能采用同样的方式来应对问题。

 

除了父母的喂养方式外, 父母的进食行为也会对子女产生影响。一项在青少年群体中的研究显示, 女孩的暴食行为与父亲的暴食行为显著相关。

 

父母对子女进食行为的影响是双重的。当父母采用不恰当的喂养方式或自身具有进食问题时, 子女往往也会表现出较多的进食问题。而父母监督子女的进食, 为其提供正确的处理问题的方式, 则有助于处理应对子女消极情绪。

 

 

3

怎么摆脱暴食症的控制?

 

暴饮暴食行为常被忽视,治疗通常关注于肥胖及其并发症,而不是解决核心的暴食背后的精神病理性问题。

 

(图片源于pixabay)

 

心理治疗被认为是暴食症治疗的第一步,特别是对于轻度暴食症且不伴有其他精神心理共病确诊时。


在疫情应激压力下暴饮暴食,解决不了内心的恐慌。而暴饮暴食本身,也是一种疾病,需要进行治疗。

 

暴食症常见的心理治疗方式如下:

 

(1)行为疗法:例如在治疗师的帮助下完成如限制进食量等作业,比如注意力转移、暴露疗法等,小步渐进帮助患者逐步学会在行为上控制体重;同时,引导患者建立正确的适应行为,并用这些正确行为去替代暴食行为

 

(2)认知疗法:主要改变患者对进食的错误认知,帮助患者正确认识自己、积极悦纳自我

 

(3)人际心理疗法:帮助患者学会把情绪与人际交往相联系,通过调整与改善人际关系来缓解抑郁情绪、改善患者的社会适应不良。

 


(图片源于pixabay)

 

此外,当暴食症达到中重度,出现代谢综合征等并发症或出现如抑郁精神病理症状时,可考虑结合药物进行对症治疗。


内心的恐慌和无助不是吃一顿就能解决的。暴饮暴食舒缓情绪得不偿失。戴口罩,勤洗手,减少出行,一定能让疫情得到有效的控制。


让我们一起携手,共度难关!

 

 

参考资料:

[1] 吕振勇,郑盼盼,Todd Jackson.暴食症的影响因素及其机制[J].心理科学进展,2016,24(01):55-65.

[2] American PsychiatricAssociation. 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 5thedition. Arlington (VA): American Psychiatric Publishing; 2013.p. 2013.

[3] 兰迪•E.麦凯布(Randi E.McCabe)/特勒西•L.麦克法兰(TraciL.McFarlane)/马里恩•P.奥姆斯特德(MarionP.Olmsted).暴食症康复指南(TheOvercoming Bulimia Nervosa Workbook). 重庆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