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科普 /Psychology
那些成功逃离家暴的人后来怎么样了?
来源: | 作者:胡三红 | 发布时间: 2019-12-05 | 1592 次浏览 | 分享到:
绝地反击,重启人生

11月25日,是联合国制定的「消除对妇女的暴力行为国际日」,也是我们俗称的「反家暴日」。

 

papi酱旗下的美妆博主宇芽选择在这一天公布被家暴。

 

(图片源于网络)

 

几乎同一时间段,蒋劲夫再次家暴女友的消息登上热搜,选择自杀的女星具荷拉也被爆出曾遭男友家暴痛苦不堪......

 

明星尚且可以借助公众力量获得关注和支持,可普通的你我他/她,却常常深陷其中难以逃脱。

 

家暴或者说亲密关系暴力并不少见,但隐蔽性却强。根据2016年全国妇女联合会发布的《中国家暴现状》统计数据:在2.7亿的中国家庭中,30%的已婚妇女遭受过家庭暴力,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却很少发现有这么多人正遭受着亲密关系暴力。

 

究其原因,部分人可能秉持着「家丑不外扬」、「清官难断家务事」的信念。但还有一些人,深陷其中不自知,甚至在「渣男」的洗脑下,怀疑自己是过错方。

 

(图片源于人民日报官微)

 


1

识别惯用手段

看清TA的真面目

 

说起家暴,大部分人第一印象是血肉模糊的伤口,刺眼疤痕。但事实上,家暴并非只有这种表现形式。

 

根据施暴形态的不同,家暴可以分为身体暴力、性暴力、情绪暴力、经济暴力、心理暴力五种类型。肢体虐待、强行发生性行为、恐吓、胁迫、操纵、经济控制、羞辱、监视、孤立、等都可能是家庭暴力的具体表现形式。

 

此外,家暴者还常常用一些手段来混淆视听,操控受害者。更可怕的是许多人会一不小心就被TA的逻辑带着跑偏,成为真正的当局者迷:

 

(1)反咬一口:受害者有罪论

在家暴中,受虐者都很可能被施虐者认为是「始作俑者」——“都是因为你我才做出了那么出格的行为”,“都是因为你才让我变成这样”。

 

当施虐者不断地指责受害者,这样的态度容易让受害者心虚,觉得自己错了。可是有时候,也不知道自己哪里错了。

 

(图片源于pixabay)

 

同时,受害者会发展出一些防御机制,例如合理化对方的行为,以暂时让自己心里好受一点。但长此以往,可能会产生严重的心理创伤。

 

(2)打一巴掌、给一颗糖:奖励、惩罚玩弄于鼓掌间

许多家暴者会在打骂、威胁恐吓后,会温柔体贴地给你擦药,态度诚恳的道歉,迫切的挽回和承诺。这一波操作下来,受害者也开始纠结了:他虽然脾气暴躁、性格差,但是也有温柔的一面……

 

不是的。他挽留你是需要你来满足他的权威感和控制感,道歉也就废废口舌,但承诺却不会兑现。

 

(3)拿爱当挡箭牌:美化或淡化过失

另一个常见手段是把家暴说成自己是爱的表现:我就是因为爱你才要把你手机里的异性全删了,不准你去有异性的聚会,这都是因为我爱你才这样。

 

拿着爱来操纵你,让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还可能让受害者产生“是我不够爱你”的内疚感。

 

(图片源于pixabay)

 

无论哪种类型的暴力、哪种操纵你的手段,本质上都是为了混淆视听,达到继续操控你的目的。即便暂时只是口头上的行为,也终将会升级迈入动手的一天。

 

在恶魔还没有完全长大之前,快逃吧!

 


2

斗智斗勇

逃离暴力关系

 

逃离暴力关系是一个世纪大难题,说起来轻巧,只有身在其中方知其不易。但我们还是能做点什么。

 

(1)更新观念,推动改变

美国家暴热线曾统计过,一个受虐者平均要经过7次的努力尝试离开,才能真正离开一个施暴者。而这其中,许多人是由于恐惧而取消逃离计划或逃离失败。

 

许多被家暴的女性长期被控制经济来源,控制社交关系,一旦脱离暴力关系,会担心今后难以独立重新生活,甚至在没重振旗鼓之前就被对方抓回去。

 

这种担忧并非无病呻吟,却也折射出令人无奈的事实:父权文化下,女性的自由空间十分有限

 

有太多男性将女性看低或物化的同时,社会也在变相的鼓励男性使用暴力:男性用拳头来解决问题,却会被认为是“爷们”“刚”的表现。此外,影视作品中的“盖世英雄”也大多是充满攻击性的男性。

 

(图片源于百度百科)

 

当男性被过多的赋予攻击、权威的角色特点,女性被赋予脆弱、服从的角色特点。反家暴就显得特别困难。

 

为女性赋权,是人类社会要共同推进的。而想摆脱家暴的女性更要转变观念,赋予自己更多的主动权和可能性。坚定信念,逃离才成为可能。

 

(2)联动资源,斗智斗勇

家暴不是家务事,而是一种暴力行为。每一个受害者都有向外求助的能力和选择,你可以离开这段不好的关系,也有能够让自己走出心理创伤的可能。

 

在保护好自身安全的前提下告诉他人你的遭遇,即使对方没有给你提供实质性的帮助,多一个人了解,就有多一个人关注你的安全

 

保留和收集好虐待的证据和文档,例如随身常备微型的录音笔,给伤痕拍照,保留医院的就诊记录

 

紧急情况,可以打“110”报警电话或者妇联“12338”妇女维权热线,寻求第一时间的帮助。此外,中国法律服务网也提供了相应的援助咨询(http://www.12348.gov.cn)


(图片源于网络)

 


3

重启新生活

离开后的心理重建和恢复

 

如果你能成功逃离暴力关系,那意味着新生活正向你招手。可有时候,你会发现,要挥别过去,重新开始一点也不简单。

 

长期的被暴力、辱骂、恐吓让自己变得低自尊、没信心;偶尔脑海里闪回家暴现场,更是痛苦。离开之后才慢慢发觉,原来身上留下的疤痕,心里也留下了。

 

开启新生活,心理恢复和重建很重要,但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首先,打消对你的负面评价,找回真实的你。

 

长期的家暴容易使你怀疑自己的价值,你坠入深不见底的习得性无助里,觉得自己委屈、无用、自责。

 

但,这不是你错。

 

当你意识到自己是被伤害的一方,拒绝受害者有罪论,才能接纳自己的不易,与自己和解。

 

其次,找到你的社会支持系统,给内心小孩一个家。

 

那些施虐者非常善于控制受害者。受害者情绪抑郁,并且经常被迫和朋友们隔绝开。


(图片源于pixabay)

 

开启新生活,需要你构建更丰富有弹性的支持系统。找到能倾听你诉说的家人、朋友,补充自己耗竭的能量。必要时,寻求心理咨询与治疗,也能帮助你处理创伤、重建信心,带着痛苦的过去勇敢的向前走。

 

每一个家庭的长久与美满往往是信任与包容,暴力不该成为家庭话语权的争夺的形式。愿你走出泥泞,更珍惜自己。

 


 

参考文献

[1] 周坤.关于家庭暴力中女性权益保障的研究与展望[J].法制博览,2019(23):119-120.

[2] 苏振榕. 女性反家暴资源获取困境及解决策略研究[D].南京大学,2019.

[3] 澎湃新闻.面对家庭暴力,不再沉默.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 _5079200

[4] 人民日报. 反家暴需要更多人勇敢站出来. https://news.sina.cn/2019-11-26/detail-iihnzhfz1899667.d.html?from=wap

[5] WHO. Multi-country Study on Women’s Health and Domestic Violence against Women

Together we can break the silence to enddomesticviolence. (2016, May 25).

[6] Robinson, K.(2013). 50 Obstacles to leaving : 1-10.The National Domestic Violence.